科技日報記者 劉昊
制度“紅利”持續釋放,廣西中小企業再添新動能。7月2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小企業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將于10月1日起施行。
“《條例》主要從財稅支持、融資促進、創業扶持、創新推動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激發中小企業活力。”當天,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龍憲華對《條例》進行了深入解讀。
加大權益保護和監督檢查力度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是推動創新、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在營商環境、公共服務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
“但我們也要看到,我區中小企業總量不多、創新能力不足、競爭力不強、抗風險能力較弱、數字化和綠色化轉型有待加快,仍存在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窄且困難多、對中小企業服務支持措施針對性不強和權益保護力度不夠等問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郝凱廣說,因此,通過地方立法,推動破解廣西中小企業發展難題,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十分迫切。
本次通過的《條例》共十章,主要內容包括:明確中小企業促進工作機制,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財稅支持,著力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加大創業創新扶持,加大權益保護和監督檢查力度等。
作為一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廣西美斯達集團有限公司長期致力于工程機械設備的研發制造。該公司副總裁黃珠芹表示:“《條例》的出臺和實施將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動能,我們對企業的發展更有信心了。”
構建協同創新產業生態
研發資金不足、基礎配套能力欠缺、研發人才資源匱乏,讓不少中小企業對創新望而卻步。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辦公廳副主任宋震寰介紹,《條例》加大創業創新扶持,主要從創業政策、創業主體、商事登記、梯度培育等方面對扶持中小企業創業創新作出了明確規定。
針對廣西中小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條例》專門在第五章明確了對創新驅動加大扶持。
《條例》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采取提供研發資助、支持建立創新服務機構等措施,鼓勵中小企業按照市場需求,推進技術、產品、管理模式、商業模式等創新。
有效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是充分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潛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條例》提出,支持大型企業與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共同開展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構建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協同創新、資源共享、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大型企業在其牽頭承擔的科技計劃項目中應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安排一定比例的中小企業參加,并配套相應的研發經費。
圍繞創新驅動,《條例》有很多有益探索和創新突破,為中小企業送上了實實在在的“大禮包”。
制定分層分類扶持政策
專精特新企業是中小企業群體中的先進代表,是創新的主力軍和重要源泉。
2021年以來,廣西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涌現出一大批“補短板”“填空白”的專精特新企業。
《條例》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大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力度,構建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機制,制定分層分類的扶持政策,建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全周期、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推動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
“我們將把握國家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政策機遇,以《條例》實施為契機,加快完善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梯度培育體系。”?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索申敬表示。
此外,廣西還將通過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加快建設南寧、柳州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打造不同類型的創新創業特色載體等舉措,推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