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陳汝健
“這條全自動焊接機器人生產線,是我們用去年享受的稅惠‘活水’購買的。”?8月1日,在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的石家莊西屋電氣設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公司董事長林威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智能生產線使他們研發的一二次融合環網氣體柜實現了批量生產。
該公司是一家研發和生產高低壓環網柜的高新技術企業。“自2021年以來,稅務部門共為我們減免了581萬元稅費。”林威說。
在石家莊市,像石家莊西屋電氣設備有限公司一樣享受稅惠紅利的企業還有很多。“僅2023年,石家莊市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企業有6422家,減免稅款135.35億元,同比增長14.21%和15.03%。”國家稅務總局石家莊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岳廣建介紹。
云平臺幫助稅惠政策“精準找人”
記者從欒城區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李軍列出的一份享受研發費加計扣除的減免賬單上看到,該區2021年受惠企業98家,減免金額2.55億元;2022年受惠企業170家,減免金額3.86億元;2023年受惠企業199家,減免金額4.47億元……
記者注意到,在李軍亮出的這份減免賬單里,受惠企業和減免金額逐年增多。那么,如何讓稅費紅利精準直達企業?記者在趙縣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李雪飛展示的稅收大數據云平臺上找到了答案。
“這是一個能有效采集、挖掘和分析涉稅信息的數據平臺。”李雪飛說,該平臺盤活了稅務系統內外數據資源,形成了人機協同的“以數治稅”新模式。
李雪飛介紹,該平臺在稅惠政策“精準找人”方面大有可為。“通過對科創企業底數‘畫像’,智稅監控模塊就會鎖定應享未享以及未足額享受稅收優惠的企業。”他舉例說,之后就可以通過電話或上門進行“一對一”輔導。2023年,他們通過該平臺精準鎖定16家企業,及時減免稅費1920萬元。
“稅動力”加速企業科研成果轉化
談及稅惠紅利政策,石家莊市普力制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之奎對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和企業所得稅具有發言權。“我們享受的稅額減免逐年增多。2021年享受了184萬元,2023年就增到了306萬元。”他向記者對比減免稅額數據時說,有力的“稅動力”,讓他們的產品從原料藥走向成品藥。
“今年1月,我們研發的一款脂肪粉從實驗室走向了生產線,2月就成功‘出海’并享受了出口退稅。”高新技術企業新東康營養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艷君告訴記者,該企業位于石家莊經濟開發區,主要研發高油脫鹽乳清配料粉,目前已收到5筆退稅款。
在李艷君看來,新產品“走出去”的勇氣,離不開稅惠紅利的長期“滋潤”。“除了退稅款,我們還向產品研發上投了400多萬元的稅費減免款。”他說,這成就了新品成功“出海”的硬實力。在稅惠紅利助推下,他們先后獲得5項發明專利和26項實用型專利。
現代食品產業是石家莊經濟開發區的優勢產業。“我們通過對全區57家食品企業精準‘畫像’,使政策紅利直達企業,實現稅費紅利的快享盡享。”該區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于偉家介紹,近3年,他們共為這些食品企業減免稅款3677萬元。
從稅惠紅利的“精準找人”到高效落地,石家莊稅務部門堅持靶向施策,精準“滴灌”,使企業科研成果加速轉化。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如今,精準快速釋放的稅費紅利,正成為石家莊加速科研成果轉化的“助推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