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魚苗嬌氣得很,要時刻關注水質變化。”近日,在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德耀鎮鳳凰村農服站內,站長黎躍正一邊仔細觀察著稻魚的外觀,一邊向身邊的農戶講解養殖要點。
鳳凰村是當地5000畝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的核心,以“稻魚共生”為主構建的“農業+”新業態是古藺縣農旅融合發展的顯著成果。2023年,鳳凰村集體經濟從2020年的6萬元增加到50萬元,增長8倍,讓這個當地老百姓口中“地在半空中”的野雞坡蛻變為大山里的“金鳳凰”。
近年來,古藺縣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利用烏蒙山區與浙西南山區生態和地理環境相似、稻田資源豐富的優勢,將浙江麗水青田縣“稻魚共生”的經驗搬到古藺,并充分融合原始梯田、傳統稻米、生態田魚等獨特的地方元素,建設獨具地方特色的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目前,古藺縣已形成以鳳凰村為中心,輻射全縣10余個鄉鎮(街道)近20個村的產業模式,種植養殖面積達2萬多畝,2023年,全縣“稻魚共生”種植養殖實現魚類產量356噸,產值1424萬元。
古藺縣政府黨組成員、副縣長李小波說,下一步古藺縣將深入踐行“千萬工程”經驗,始終堅持“先謀劃再規劃、先規劃再實施”的思路,探索出一條具有烏蒙山區特色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路徑。同時,該縣還將深入實施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示范項目,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打造具有產業基礎、文化內涵、旅游功能的休閑農業精品景點線路。
(劉俠 科技日報記者 滕繼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