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珀頓區4000米以下的深海中,國際研究團隊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名為多金屬結核(錳結核)的礦藏。這些結核能在無光條件下產生氧氣,對傳統海洋氧氣循環理論提出了挑戰。這些結核還含有可用于制造電池的錳和鈷等金屬,研究人員通過實驗排除了微生物等生物因素的作用,推測是海水電解作用導致錳結核中的金屬產生氧氣。這一發現不僅對深海生態系統有重要影響,還可能為生命起源的理論提供新線索。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自然·地球科學》雜志。
(科技日報 李忠明 趙衛華 張佳欣)
在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珀頓區4000米以下的深海中,國際研究團隊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名為多金屬結核(錳結核)的礦藏。這些結核能在無光條件下產生氧氣,對傳統海洋氧氣循環理論提出了挑戰。這些結核還含有可用于制造電池的錳和鈷等金屬,研究人員通過實驗排除了微生物等生物因素的作用,推測是海水電解作用導致錳結核中的金屬產生氧氣。這一發現不僅對深海生態系統有重要影響,還可能為生命起源的理論提供新線索。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自然·地球科學》雜志。
(科技日報 李忠明 趙衛華 張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