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梁樂?朱彤
種子在流水線上“飛速穿梭”;菜苗在管道里“拔節生長”;輕點鼠標,百畝良田“盡收眼底”……6月20日,記者走進新疆昌吉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以下簡稱“昌吉農高區”),實地感受科技創新為農業發展帶來的澎湃動力。
作為新疆唯一的國家級農高區,昌吉農高區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深度融合,在棉花全產業鏈科技創新、農業生物育種、綠洲農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深入探索,努力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帶動新疆綠洲農業高質量發展。
建設現代種業示范基地
近年來,昌吉農高區積極引進新疆金天山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龍頭企業,打造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農業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和現代種業科技創新園等產業園區,著力建設現代種業創新高地。
盛夏時節,新疆金天山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車間里,一派忙碌的生產景象。流水線上,一粒粒小麥種子經過嚴格篩選后,遠銷小麥主產區。作為一家成立19年的本地制種企業,該公司繁育的“新冬22號”“新冬18號”等小麥良種,年推廣面積達100多萬畝。
在昌吉農高區,一個占地2300畝的現代種業科技創新園,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昌吉農高區農業科技創新局局長王欣介紹,創新園引進試驗示范棉花、玉米、小麥、蔬果等新品種(系)3700余個,為種業企業提供一站式試驗、區域試驗和育種技術集成展示基地,以及種業成果市場化推廣服務,打造“昌吉良種”系列區域公用品牌。
一粒種子能讓農民贏在“起跑線”。多年來,昌吉農高區形成以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農業研究中心等為支撐,以規模化企業、農場為試驗示范推廣應用終端的融合發展機制,引進并培育昌吉州登海種業有限公司、中糧屯河種業有限公司等12家制種企業。這些企業在新疆輻射制種面積達17萬余畝,涵蓋多種作物。其中,小麥、玉米、西甜瓜、棉花、加工番茄、蔬菜等種子年生產量達8.3萬噸,可為830萬畝耕地提供優質良種。
據了解,昌吉農高區的農作物制種面積和供種能力均超過全疆的30%,連續多年保持全疆小麥和全國玉米高產紀錄。
王欣表示,昌吉農高區將圍繞干旱荒漠地區綠洲農業發展需求,在棉花、玉米、小麥、西甜瓜等優勢農作物以及畜禽領域,加強生物育種技術研究、良種創制繁育力度,打造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托、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示范基地。
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
走進位于昌吉農高區新疆農業博覽園的未來農業科技館,如同置身于一個大型室內植物園。該館于2022年建成,由垂直農業展示區、葉菜工廠示范區和果菜工廠示范區組成,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
在層層疊疊的管道上,一株株菜苗“挺直了身子”。細細觀察,菜苗的根部沒有一粒土壤。
科技館常駐科研專家,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博士、副教授許建介紹,和傳統種植方法不同,這種方式用礦物質或營養液代替土壤,用智能燈光代替陽光,使農作物不受氣候影響。此外,新的種植方式讓植物生長周期從原來的70多天縮短到25天,僅以生菜為例,可實現年產160多噸。
科技館負責人閆冀介紹,場館內90%以上的設備已實現國產化,先后獲得50多項專利。通過連接5G網絡,溫室從播種到采收全部實現智能化、自動化,產量不僅是傳統栽培的10多倍,而且節省了人工成本和水肥用量。
在昌吉農高區老龍河現代農業示范園智慧調度服務中心,技術人員只需點擊鼠標,苗情、蟲情、生長環境、土壤墑情、用水量、農業氣象監測等相關數據就會顯示在電子屏幕上。
走進智慧棉田,土壤監測儀、遙感無人機、農業無人車等機器“各司其職”。通過一部手機,就能遠程查看棉花的各項生長指標。
今年春季,昌吉農高區啟動智慧棉田高產“百千萬”示范工程。這項工程包括建立3個百畝棉花核心試驗田、2個千畝棉花連片示范方和2個萬畝輻射服務區,旨在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將單個高產田的成功經驗模型化,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群體智慧化服務高產示范區,引領全疆智慧農業建設。
“這項示范工程將實現數字化感知、智能化決策、精準化作業和智慧化管理,從而實現棉花大面積單產提升和節本增效,為新疆高質量棉花產業基地建設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王欣介紹,近年來,昌吉農高區不斷引進國內國際領先的農業科技成果,并將這些成果在園區內落地轉化,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
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近日,記者走進昌吉農高區新疆旭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只見原本硬邦邦的棉花秸稈,經過一系列特殊處理后變得蓬松。這些處理后的秸稈可直接作為飼料用于牛羊養殖。
該公司董事長陳鈞告訴記者,新疆雖然擁有豐富的棉花秸稈資源,但是利用率不高,特別是在飼料化利用方面存在技術難題。普通的棉花秸稈由于木質素含量高等原因,不適合直接用作牛羊飼料。
“我們通過瞬間爆破釋放壓力的技術,實現了原料的物理破壁,分離出了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大大提高了飼草的適口性、消化率和安全性。”陳鈞說,這項技術不僅解決了棉花產業鏈中棉花秸稈難以有效利用的難題,還為高端提取行業,特別是中藥提取行業提供了新的提取方法。
近年來,昌吉農高區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質生產力。2023年,昌吉農高區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等41家高校與科研院所合作,組建了16支科技創新團隊,專注于棉花、畜牧、林果、節水、智慧農業等領域的研發。這些團隊確立了一系列技術攻關項目,如“雙30A”早熟機采棉品種選育、棉花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等,取得了40余項國內國際領先的科技成果。
昌吉農高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張銘介紹,今年,昌吉農高區聚焦“科技”和“產業”,實施棉源飼料高效加工利用、玉米密植精準調控、戈壁生態農業綠色發展等66個重點科技項目,力爭取得一批領先科技成果。農高區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打造“服務新疆、面向中亞”的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產業高地,為農業強國建設貢獻農高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