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愛玲 科技日報記者 頡滿斌 實習生 張穎
開溝、放種、施肥、蓋土……盛夏六月,花木扶疏。在甘肅定西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定西市農科院馬鈴薯試驗田里,科研人員正在有條不紊地開展試驗種植,一派忙碌的勞作景象。
定西市農科院是甘肅定西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內綜合性公益一類農業科研單位。近年來,該園區以科技創新、人才引育賦能特色產業發展,推動科技智力成果示范落地,打造轉化農業新技術的主場地。
“甘肅定西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20多年來,已發展成為集科研開發、引進示范、輻射帶動、產業孵化、培訓交流、觀光旅游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生態型、綜合性的農業示范園區,步入了發展快車道。”該園區管委會主任汪進玉說。
園區建設,孕育技術場所
甘肅定西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是旱作農業科技園區的典型代表。按照“一區多園”的發展思路,園區總規劃面積約37萬畝,其中核心區2萬畝、示范區5萬畝、輻射帶動區30萬畝。
“其中,核心區遵循‘一核四園’的規劃布局,設置了種業園、加工園、物流園和創新園四個功能區。”園區管委會農業科技管理部部長張鑫介紹,“核心區已完成建設面積1.5萬畝,入住企業47家,2023年底總資產達到50億元,產值16.5億元,實現利稅3000多萬元,較上年增長3.8%。”
示范區在“企業引領、示范帶動”下,種植馬鈴薯3萬畝、蔬菜1.5萬畝、畜草0.5萬畝,在安定區李家堡、魯家溝、西鞏驛等鄉鎮累計建成馬鈴薯貯藏窖9萬多座,貯藏能力達到90萬噸以上;在香泉、內官營、團結等鄉鎮建成蔬菜保鮮庫35家635間,靜態儲藏能力達到16.5萬噸。
此外,輻射區30萬畝帶動定西市“六縣一區”大力發展馬鈴薯、畜草、中藥材三大主導產業。
科技賦能,引領產業發展
甘肅定西是“中國馬鈴薯之鄉”,年均生產馬鈴薯原原種15億粒以上,已成為全國馬鈴薯三大主產區之一和全國最大的脫毒種薯繁育基地。
20世紀90年代末,定西市農科院率先開展全國馬鈴薯脫毒種薯產業化生產應用推廣工作。
“當時大家都不接受,推廣難度可想而知。”定西市農科院馬鈴薯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韓儆仁回憶,2002年,有一家合作社的馬鈴薯基地與定西市農科院試驗田相鄰,合作社基地發生了嚴重的晚疫病,科研人員前去指導,但合作社負責人堅持認為疫病是缺水導致。
沒過幾天,合作社基地的大部分馬鈴薯已經枯死,試驗田里卻綠油油一片。這個時候,合作社的負責人才主動找到科研人員指導。
2016年,定西市農科院科研人員發現馬鈴薯組培設備存在生產效率低、污染率高的問題,并主動與上海組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了聯系。
定西市農科院科研人員率先引進該公司研發的高壓滅菌灌裝一體設備,實現了灌裝滅菌全程自動化,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示范帶動定西市乃至甘肅省馬鈴薯脫毒苗生產企業組培設備完成了更新換代。
定西市農科院針對干旱區開展抗旱育種,目前通過審定和登記的定薯系列馬鈴薯新品種8個,累計推廣650多萬畝,成果惠及六盤山片區27.53萬戶農民。
“定薯1號為淀粉及鮮薯食用型品種,定薯2號為鮮薯食用型品種,定薯3號為全粉及淀粉加工型品種……”韓儆仁如數家珍、侃侃而談,“育成品種得到社會認可,脫毒種薯生產技術體系逐漸完善,生產技術輻射到了甘肅省大部分中小型種薯企業。”
記者了解到,定西市農科院現有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定西綜合試驗站等省級以上平臺3個,先后承擔完成馬鈴薯科研項目50多項,獲得國家農牧漁業豐收獎、甘肅省科技進步獎等省部級獎項11項,地廳級科技獎13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80余篇,獲得實用新型專利11件,保存國內外種質資源600余份。
人才賦能,凸顯服務質效
定西市農科院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基地是國家外國專家局確定的全國首批引進國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廣基地。
“馬鈴薯脫毒組培污染率高、馬鈴薯實生薯結薯低、馬鈴薯育種過程中落花落果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定西市農科院科研管理科科長史麗萍說,市農科院堅持“引進來”“走出去”,通過引進國外智力,開展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柔性引進科技人才,切實突破了各種關鍵難題。
2023年“國家高原夏菜(甘藍)綠色高效栽培標準化示范區”建設項目落戶甘肅定西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定西市經作站站長師立偉介紹,標準化示范區建設面積11萬畝,涵蓋安定、臨洮等5縣區20多個鄉鎮,其中以安定區為核心示范建設8.5萬畝,順吉合作社承擔100畝的工廠化育苗基地和1000畝的水肥一體化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
“我們聯合順吉合作社開展甘藍新品種引進試驗多年,2023年引進試種甘藍品種88個,在此基礎上今年篩選58個品種,創新開展土壤處理試驗7項,通過逐年比較,篩選出適合當地種植的最優品種。”園區科技特派員劉紅兵說。
在安定區內官營鎮高原夏菜技術集成及產業孵化基地,定西順吉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保萍正在組織技術人員加緊育苗。
“合作社有日光溫室7座,鋼拱架塑料大棚86座,土地流轉1086畝,未來還將牽頭成立安定區蔬菜協會,為周邊農戶提供優質種苗,示范帶動農戶進行科學合理的種植。”張保萍說。
張保萍介紹,定西順吉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開展蔬菜的育苗、種植、銷售,中國農科院蔬菜研究所、省市農科院、市區經作站、植保站的專家常年作技術指導,目前正在與甘肅農業大學籌劃成立科技小院。
在甘肅定西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定西巨盆草牧業有限公司院內堆放整齊的草料包正在等待加工。該公司是一家集飼草加工、牛羊繁育、有機肥生產、科研推廣為一體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與蘭州大學、甘肅省農科院等高校院所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蘭州大學的教授為我們提供乳酸菌并指導草加工,使得我們在疫病防治方面技術基本成熟,園區管委會還積極聯系當地獸醫專家及時提供疫病防治等技術指導服務。”巨盆草牧公司辦公室主任劉博說,公司擁有千頭規模的肉牛育肥,1000多畝的飼草種植基地,每年生產青貯草6萬噸,年營業收入3000萬元左右,產值8000多萬元。
定西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敏表示,下一步,定西市將堅持創新引領、做強主導產業、強化示范帶動,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打造現代農業創新高地、人才高地和產業高地,爭取到2025年,實現該市農業科技園區縣區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