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洪敬譜 通訊員 項磊 陳輝
在致力于“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安徽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合肥高新區),有一批埋頭苦干、勇敢創新的科技工作者。他們發揚科學家精神,在各自崗位上兢兢業業,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貢獻智慧汗水,形成了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強大力量。
今年5月30日是第八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在此之際,讓我們走近這些科技工作者,了解合肥高新區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的“幕后功臣”。
“天都星”的指揮員
從今年3月20日發射升空到現在,由深空探測實驗室牽頭研制的天都一號、二號通導技術試驗星,已經在茫茫太空“出差”兩個多月了。在環月軌道上,“天都星”開展了一系列通信導航的新技術試驗,為后續地月空間通信導航乃至星際空間通信導航做好技術驗證。
今年37歲的陳曉是天都一號、二號衛星的總指揮。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后,他就進入航天系統。“剛開始工作時,恰逢我國行星探測工程的首次任務‘天問一號’論證立項,于是就一頭扎進了深空探測領域。”陳曉說。
工作中的陳曉(前排右一)。受訪者供圖
2022年,陳曉來到合肥高新區,正式加入深空探測實驗室。兩年來,他和同事們完成了天都一號、二號衛星的研制與發射,并順利實現了首次環月軌道編隊飛行及開展技術試驗。
“目前,我們正在持續開展天都一號、二號在軌試驗、鵲橋通信導航星座系統論證等工作,下一步將開展月球、火星等深空探測后續任務的論證。”陳曉說,相信中國深空探測發展將一步一個腳印,不斷開拓人類探索宇宙的邊疆,而他也會為之付出全力。
除了打造具有國際重要影響力的綜合性研究基地,陳曉所在的深空探測實驗室,也是合肥高新區發展空天信息產業的重要創新平臺。隨著深空探測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更多創新成果將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為合肥高新區空天產業匯聚更大力量,成為催生新質生產力的科創策源地。
“量子精英”共聚科創高地
與深空探測一樣,安徽量子信息產業的核心區域,同樣是合肥高新區。
在郭光燦、潘建偉、杜江峰等老一輩量子科學家將成果轉化項目落地高新區后,一批批新的量子科技工作者,正在這里施展拳腳。安徽省國盛量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趙博文就是其中一位。
圖為趙博文。受訪者供圖
今年32歲的趙博文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專業。大二時,趙博文就進入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學習,在量子精密測量領域深耕15年。2019年,世界計量制進入全面量子化,即將博士畢業的趙博文走出實驗室,專心投入到量子精密測量產業化的開拓中。
“國盛量子最早成立時只有一間59平方米的辦公室,直到2022年搬到科大硅谷中安創谷片區后才逐漸走入發展的快車道,公司創新成果不斷涌現。”趙博文說,“我們發布了全國首個量子測量省級地方標準,專利數逐年快速增加,公司主營產品拓展至特高壓電流測量等行業的前沿領域。”
2022年,公司聯合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推出的世界首款量子電流互感器,已在電力生產的真實場景中應用,未來僅這款產品就有百億級的市場前景,而其他產品也在不斷迭代和開發中。
如今,國盛量子已經躋身“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趙博文也榮獲第九屆中國科協“青托”人才、合肥市高層次人才等榮譽稱號。
而在趙博文等新一代量子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合肥高新區已經匯聚了很多量子信息領域的年輕科技工作者,集聚了60余家產業鏈企業,“量子科學”“量子產業”雙高地正在加快形成。
科大硅谷的新材料專家
與趙博文同樣在科大硅谷中探尋科技自立自強之路的,還有40歲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姚濤。
姚濤于2022年獲安徽省自然科學一等獎、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強國青年科學家、安徽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長期從事于能源轉換材料的研究,致力于發展新能源材料的工業化應用。
圖為姚濤。受訪者供圖
從2006年開始就長期致力于清潔能源和前沿科技研究的姚濤,一直希望解決質子交換膜水電解制氫和燃料電池技術中性能限制、成本高昂和進口依賴等問題,實現國產化替代。2021年,姚濤帶著團隊的研究成果來到合肥高新區,創辦了中科焓能,成為公司董事長和首席科學家,開始專注于電解水制氫及燃料電池核心材料與關鍵零部件的研發與應用,致力于氫能關鍵技術的突破。
三年來,姚濤帶著團隊自主研發了PEM制氫催化劑、燃料電池催化劑、膜電極組件、制氫關鍵設備等產品,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低成本、高性能、國產化替代。目前,中科焓能已與行業內多家頭部企業達成合作協議,相關產品填補了安徽省內氫能領域技術空白,低鉑、低銥催化劑等核心產品已實現量產。
姚濤說,未來他和團隊將繼續深耕氫能源領域,將研發產品加快實現規模化、工業化生產,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研發與應用相結合,讓氫能更好地造福社會、造福百姓。
國產質子治療的開拓者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四個面向”的指引下,合肥高新區的科技工作者們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
今年4月3日上午,位于合肥高新區的中國科大附一院離子醫學中心(合肥離子醫學中心)正式開診,成為安徽首家全面開診的質子治療中心。這讓合肥離子醫學中心首席醫學物理專家盧曉明倍感欣慰。
圖為盧曉明。受訪者供圖
盧曉明曾任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院放療系臨床物理部主任,擁有20多年質子放療經驗。在他心中一直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就是要利用自己畢生所學,為祖國培養一批質子放療領域專業人才,為祖國的質子放療事業貢獻力量。
2019年3月,盧曉明正式擔任合肥離子醫學中心首席醫學物理專家,之后在極短時間內打造出一支高素質、業務能力過硬的放療物理團隊,為合肥離子醫學中心的順利開診奠定基礎。
此外,盧曉明還擔任了合肥中科離子醫學技術裝備有限公司的首席醫學物理專家,負責從臨床物理角度指導國產超導質子放射治療系統的研發、調試和臨床試驗工作。
盧曉明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在2025年啟動國產超導質子放射治療系統的臨床試驗。目前,他正帶領團隊為實現這個夢想而奮楫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