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龍躍梅
5月25日至26日,2024松山湖科學會議聚焦“具身智能”領域,與會院士專家通過深入交流、研討,廣泛凝聚科學共識,在大會正式發布了《2024松山湖科學會議共識》(以下簡稱《共識》)。
《共識》提出,加大多模態大模型與具身智能等交叉學科研究的投入力度。鼓勵高校與科研院所共同攻關關鍵技術,推動原創性理論突破和技術創新,特別是在大模型的學習機制、智能感知、智能決策和智能交互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針對研究基礎扎實,具備較好學科交叉潛力的領域方向給予優先支持。
《共識》指出,大力研發機器人具身智能,發展集成大模型的智能制造體系。攻關智能體在環境感知、任務理解、規劃執行等關鍵技術,探索其在復雜的工作環境中卓越的通用性和交互能力。發揮大灣區尤其是廣東工業基礎扎實的優勢,加強具身智能在工業生產領域場景建設,助力制造業的高度柔性化和高質量發展。
《共識》還指出,加強醫療具身智能大模型研究,拓展其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研究涵蓋藥物研發、靶標尋找、疾病診斷、治療建議、長期隨訪和康復計劃等場景的醫療大模型。研發大模型具身智能手術機器人、康復機器人和醫療服務機器人,通過與患者互動,協助進行治療性手術練習和活動,加速康復進程。推動醫療大模型和醫療具身智能產業化發展。
《共識》強調,從“政產學研金服用”全方位協同發力,布局具身智能新賽道。鼓勵政府、產業、院校、金融和用戶等共同參與,建立新型研發機構和創新聯合體,構建多元可持續的具身智能基礎研究和產業化協同發展機制。推進標準化建設和技術規范制定,推動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發展,構建具身智能產業生態,全面提升我國具身智能的國際競爭力。
此外,《共識》還強調加強具身智能倫理治理的國際合作,推動形成具身智能進一步造福人類社會的國際共識。探討具身智能相關的倫理、法律和安全等多維度問題,開展涵蓋科學研究、技術應用、政策制訂等多方面對話,增強具身智能科普宣傳,促進大模型具身智能健康發展。
(主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