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魏依晨
夜晚的景德鎮流光溢彩、窯火不熄,古老的千年瓷都充滿現代活力。依托御窯廠遺址出土瓷片建立的景德鎮御窯博物館,是著名的網紅打卡地,這里24小時燈火輝煌,璀璨的瓷器向游客們講述著火與土的千年傳承與創新故事。
8公里外,是一座現代化陶瓷工業園區,這里機械運作聲不絕于耳。4月27日晚,記者在園區陶瓷智造工坊看到,一輛滿載瓷坯的窯車自動駛入長達62米的隧道。這條隧道的專業名稱叫高溫還原隧道窯,瓷坯將在隧道里經過14個小時1380℃的高溫燒制,最終幻化成瓷,華麗變身。
由于起燃成本非常高,為保障產能,高溫還原隧道窯還配置了相應的靜壓設備。“這種設備幾秒鐘就可做出一件瓷坯,節省了大量時間。”景德鎮邑山瓷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包義介紹,該設備通過300公斤的壓力可將干粉直接壓制成型,從而省去了烘干環節,縮短了三分之一的制作流程。這使得生產效率提高了80%,變形率則從15%降到了5%。目前該企業的兩座隧道窯日產量可達3萬件。
剛性的全程自動機械化,確保了瓷器的標準化生產;一條條柔性生產線,則讓景德鎮瓷器產業充滿更多可能性。
在陶瓷智造工坊里,伴隨著精密儀器的制作聲,形態各異的瓷器正舒展著身姿。傳統陶瓷設計在圖紙繪制、實物測量和模型制作環節,主要運用手工和傳統測量工具,這在很大程度上受設計者經驗、制作材料和外部環境等因素的制約。
在這個工坊里,瓷藝師手持多功能3D掃描儀掃描一下泥模,3分鐘左右就完成了泥模高精度3D數據采集。隨后工作人員將數據導入專業的3D設計軟件,并調整出想要的尺寸,即可將模型導入3D打印機/CNC精雕機。隨著白色激光點的舞動,一座陶瓷母模“平地起高樓”般生成。
憑空想象出的形狀,經過電腦掃描制作成模具程序,也可以進行3D打印。“過去定制一件工藝品大概需要5天時間,現在20個小時就夠了。”瓷藝師熊星說。
在產業布局上,景德鎮市不僅“剛柔并濟”,還有著超前視野。先進陶瓷是全球高科技領域的“必爭之地”,也是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的潛力所在。從2021年起,景德鎮市明確把先進陶瓷作為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其先進陶瓷產業近年來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如實現了國內小型高容車規級MLCC產品的進口替代,高純氧化鋁粉體產業化制備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奧超聲波傳感器、換能器件等系列產品在國內市場處于領先地位等。
該市計劃到2025年,先進陶瓷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這相當于再造了一個景德鎮陶瓷工業。
“景德鎮計劃將加快推動陶瓷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奮力把‘千年瓷都’這張靚麗的名片擦得更亮。”景德鎮市委副書記、市長胡雪梅說,未來景德鎮將推進日用陶瓷規模化、藝術陶瓷精品化、先進陶瓷高端化,努力再創“工匠八方來、器成天下走”的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