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華凌
“親愛的觀眾朋友們,距離我上次登臺,已經60多年。沒想到在這里,我們重逢了……”伴著悠揚的胡琴聲,舞臺中央聚光燈下,風華正茂的“梅蘭芳”音容復現,面向觀眾娓娓訴說。
近日,在北京理工大學虛擬化身實驗室,數字人“梅蘭芳”在電腦屏幕上驚艷登場。今年是梅蘭芳先生誕辰130周年,人們借助高逼真實時數字人技術,成功地再現了京劇大師梅蘭芳的風采。這是一種極富創意的紀念方式。
時間回溯到3年前,2021年10月,由中央戲劇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共同發起的“數字梅蘭芳”大師復現項目,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啟動。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文化數字化是一個宏大的話題,也是一個極為艱巨的挑戰?!痹擁椖考夹g負責人、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研究員翁冬冬近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這一項目選擇以梅蘭芳先生的數字化為起點,不僅是因為他在我國文化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也昭示著中國文化是以人為核心的文化。
為成就該項目,中央戲劇學院傳統戲劇數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總體統籌、系統策劃,負責藝術把控及監制;北京理工大學專家團隊提供光電成像、數字表演與創意仿真等關鍵技術支持;騰訊集團也提供了部分技術支持。同時,該項目也得到了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中央美術學院等單位,尤其是梅蘭芳家人和弟子的大力支持。
“他的眼睛價值千金,他的媚態都是從這里產生的。”這是梅蘭芳在日本演出期間,東京《朝日新聞》對他的評價。顯然,與一些簡單的人物數字化不同,讓“梅蘭芳孿生數字人”做到幾乎“神還原”面臨極大的挑戰,包括再現梅蘭芳的語速、唱腔,乃至其神韻、風姿等。
“以歷史數據為依據的人物復現,并非流行的數字人制作?!敝醒霊騽W院戲劇管理系教授、傳統戲劇數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主任宋震認為,藝術大師的神韻非一般模仿所能及。
“現有的工作流程是以真實演員的采集作為數據源?!蔽潭榻B,要讓“孿生數字人”盡可能復現真人,這顯然不夠,為此,該團隊升級更新了數字資產的生產流程。
首先,他們收集了梅蘭芳的大量照片,作為構建數字資產的參照,并邀請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張偉以歷史照片為依據完成梅蘭芳的實體肖像。隨后,技術團隊與雕塑團隊反復磨合,完成了以三維數字化為目標的雕像工藝流程,接著再使用高精度激光掃描儀對雕像進行掃描,獲得了梅蘭芳的基礎靜態表情。同時,他們找來中央戲劇學院的老師再現梅派藝術,用于動作采集。最后,團隊邀請當今最具梅蘭芳精神修養的梅派弟子完成數據錄入,使用角色生成管線,結合梅蘭芳的表演材料,對其一顰一笑進行精雕細琢。
據了解,項目目前打造了兩項梅蘭芳的人物數字資產:一項是以梅蘭芳26歲的形象為原型,打造的青年便裝版本人物數字資產;另一項是以其穆桂英掛帥造型為原型,打造的戲服版本的人物數字資產。翁冬冬希望通過構建三維人物數字資產這一核心線索,串聯起各類相關文化數據,比如有形的服飾、文玩,以及非物質的戲曲動作、手勢、儀態、唱腔、戲裝制作工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