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符曉波
日前,廈門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廈門市2024年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圍繞六個方面,發布39條舉措,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5月9日,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廈門海關、廈門市商務局聯合舉辦專題新聞發布會,就公眾關切進行解讀。
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盧海林介紹,2024年專項行動方案,圍繞提升進出口全鏈條貨物通關效率、優化促進外貿新動能產業貿易便利、支持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融合發展、提升口岸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協同規范和降低進出口環節稅費、改進提升廣大企業和社會公眾獲得感滿意度六個方面,制定39項提升任務,旨在持續優化廈門口岸營商環境,建設世界一流港口,把廈門打造成為新發展格局節點城市。
《方案》提出,廈門將在口岸建立鮮活農產品通關“綠色通道”,全面推行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稅款電子支付,開展跨境電商跨關區進出口退貨試點,實現跨境電商、一般貿易等多業態集拼出口,支持新能源汽車及鋰電池出口,提升集裝箱式鋰電池運輸服務等。
效率的提升離不開智慧手段。《方案》明確要進一步提升口岸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出一系列數字化、集成化的創新服務功能,包括推動貿易單證無紙化、建成海上運輸“單一窗口”、促進貨物流動“無感通關”等。
廈門海關副關長蘭磊表示,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主要服務于經營主體,今年的工作方案中,廈門海關將從通關更快捷、物流更便利、服務更貼心三方面大力提升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
據悉,廈門是全國優化營商環境的標桿城市,過去兩年,廈門共推出58項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的提升任務,口岸物流作業時間壓縮90%,減免貨物港務費等企業費用超2億元,口岸集裝箱進出口合規成本降到全國沿海主要口岸最低水平。今年的專項行動計劃于8月底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