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洪敬譜?通訊員 項磊 劉暢
江淮四月,春光正好,創新潮涌。
4月24日,第九個“中國航天日”,安徽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合肥高新區)榮獲商業航天“最受歡迎落地園區獎”。?
近年來,合肥高新區堅持又“高”又“新”發展定位,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前瞻布局未來產業,促進傳統產業煥新,從而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塑造創新發展新優勢。
據統計,合肥高新區連續9年均位居全國高新區前十名,實現人均GDP約7萬美元、規上工業畝均稅收近90萬元,在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未來產業“加快生根”
4月21日,中科衛星空天信息產業基地在合肥高新區正式開園,安徽雷圖科技有限公司等簽約入駐,意味著合成孔徑雷達(SAR)載荷即將在合肥高新區實現量產。SAR是一種主動遙感手段,與傳統遙感相比,不受天氣、日照條件影響,因此可以全天候、全天時獲取觀測圖像,對相關行業發展將帶來強力支撐。這是合肥高新區與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合作的又一項目。此前,高新區已與“空天院”合作落地中科星圖等多個優質項目,初步打造了“空天系”產業生態。
而在高新區加快布局空天產業的宏大藍圖中,目前已匯聚空天信息產業鏈企業120余家。海天絲路商業天基數據中繼星座、中科星光總部基地、星圖維天信氣象生態全國民用總部、十方星鏈中軌道激光中繼衛星、巨弓科技下一代液體火箭發動機等一批重點項目簽約落地,科研院所、創新平臺超過十家。如今,高新區空天產業已經覆蓋遙感載荷研制、衛星遙感數據處理、衛星通信終端研制、衛星導航終端研制、無人機等領域。
量子科技是安徽“三大科創高地”的頭號工程,高新區早在十五年前就已經對此前瞻布局。經過十多年的孕育、發展,高新區集聚國盾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中電信量子集團等產業鏈企業60余家,讓合肥量子企業數量位居全國城市之首。此外,合肥高新區已經獲批“全國量子信息未來產業科技園試點”,正聚力打造“量子科學”“量子產業”雙高地,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未來產業由前沿技術驅動,已經成為引領科技進步、帶動產業升級的戰略選擇。作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區,擁有戰略科技力量的合肥高新區,正在元宇宙、新一代人工智能、可控核聚變等未來產業方向加快“生根”。
“高新區未來產業可以用‘2+3+X’概括。‘2’即量子信息、空天技術等具有先發優勢的未來產業;‘3’即下一代人工智能、聚變能源、合成生物等具有發展基礎的未來產業方向;‘X’即自由探索一批前沿技術或顛覆性技術,形成未來產業新賽道新領域。”合肥高新區有關負責人說。
新興產業“聚木成林”
與正在加快“生根”的未來產業相比,經過多年培育,新興產業已在合肥高新區“聚木成林”,產業引領能力加快凸顯。
4月3日上午,在位于高新區的中國科大附一院離子醫學中心(合肥離子醫學中心),安徽首家質子治療中心全面開診。該中心由合肥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合作共建,引進國際先進成熟的質子治療系統。更值得期待的是,二期首臺套國產質子治療系統醫療驗證基地項目也在推進,建成后將作為國產首臺質子治療設備的放置點,以及未來國產質子裝備走向市場化的“樣板間”。
合肥離子醫學中心正在開展診療工作。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供圖
而在2月,合肥高新區重點醫療器械企業銳世醫療自主研發生產的全數字PET/CT930設備,在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實現裝機。該設備擁有極快的成像速度,能在20秒內完成單個床位的掃描成像。對病人全身掃描僅需135秒,掃描時間縮短為過去的六分之一,顯著提升檢查效率。
與高端裝備一樣,生物醫藥也是高新區重點打造的新興產業之一。今年2月,合肥高新區兩家重點生物醫藥企業——合肥美亞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亞光電)和合肥星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眸生物),分別在醫療器械和基因治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美亞光電自主研發的移動式頭部CT正式獲準進入市場;星眸生物自主研發的基因治療I類創新藥也獲得臨床試驗許可。
近年來,合肥高新區生物醫藥與高端醫療器械產業發展蓬勃向上,培育了安科生物、歐普康視、中科離子裝備等生物醫藥企業約700家,初步形成原材料藥供應—研發創新—生產制造—外包服務—商業流通—精準醫療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為了加快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合肥高新區打造“4312”產業工程,加快構建大信息、大制造、大服務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及大健康1個500億級產業集群,培育“專精特新”、瞪羚、獨角獸企業2000多家,集聚了科大訊飛、陽光電源、智飛龍科馬等行業領軍企業,獲批2個國家戰新產業集群,分別集聚企業1400多家、300多家,占合肥市八成以上。
為了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催生更大新質生產力,合肥高新區日前正式啟動“新質企業高成長培育工程”,力爭到2026年,新質企業群體數量實現倍增,突破3000家。其中,雛鷹企業突破2000家,瞪羚(培育)企業突破800家,獨角獸和潛在獨角獸企業突破100家,科技領軍培育企業突破40家、科技領軍企業突破10家。
科技創新“引擎燃動”
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壯大,既需要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更需要科技創新體系的強勁支撐。
近年來,合肥高新區采取市場邏輯、資本力量、平臺思維、生態理念組織推進科技創新,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為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增添強勁動能。
在創新平臺建設方面,除了一批戰略科技力量,合肥高新區還在積極爭取其他“國字號”平臺落戶,并引進包括武漢大學、復旦大學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領銜創辦的新型研發機構20多家。科大訊飛、陽光電源在內的數百家企業,擁有省級以上各類研發機構約160個。
在創新成果轉化方面,合肥高新區瞄準全國一流高校、知名大院大所開展“淘金計劃”,常態化對接科技成果。2023年,引育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等科技成果轉化企業86家,占合肥市40%,其中,中國科大賦權試點項目落地超過80%。
在創新生態營造方面,高新區首創構建以“雛鷹—瞪羚培育—瞪羚—潛在獨角獸—獨角獸—科技領軍”企業為梯隊的高成長培育體系,同時,科創孵化載體面積超600萬平方米,擁有中國聲谷、中安創谷等國家級孵化器、眾創空間34家,孵化科創企業近萬家,均位居全國前列。
為了給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壯大營造創新沃土,合肥高新區還打造企業成長全周期的金融服務體系,匯聚基金200多支,總規模超2600億元,同時以“揭榜掛帥”等形式實施一批重大場景創新項目,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多支持。
此外,合肥高新區還推進“雙自聯動”發展,加快自貿區制度創新,全國首創政務服務7×24自助分廳進產業園、環評與排污許可“兩證合一”改革、信用報告代替上市合規性審查等,為創新創業提供更加優質的營商環境。
當前,隨著世界科技革命的風起云涌,核心技術正在催生新質生產力,新興需求也在造就新興業態。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合肥高新區將一如既往地秉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立區宗旨,始終葆有善于變革、敢于創新的銳氣,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讓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壯大,促進經濟社會更高質量發展。”合肥高新區有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