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盡管是工作日,4月22日的上午,揚州市東關歷史文化街區依然游人如織。大家走過非遺體驗點,走過園林,走過劇場,體會這里的博大精深。
揚州市東關歷史文化街區位于揚州明清古城的東北角。街道不長,但遺存豐富,有個園(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點)和逸圃、汪氏小苑等全國重點文保單位4處,以及冬榮園、華氏園、武當行宮等省、市級文保單位25處、歷史建筑8處。
自2006年起,揚州市累計投入近20億元,實施了東關歷史街區保護與活化利用工程。實施建筑風貌整治,拆除亂搭亂建,按照傳統風貌要求改造風貌不協調的傳統民居;修繕各類文保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3.56萬平方米;按照織補街區肌理的方式,實施了長樂客棧、街南書屋等修復工程;同步實施了道路、水、電、氣等市政設施和景觀綠化改造。
揚州市文廣旅局黨委委員、市文物局副局長徐國兵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里是古揚州城的重要遺址。“為了大運河和古城遺址,我們策劃了近百個保護項目,對文保點展開修繕。”文物修繕好了,也要進一步開展科學利用。“這些建筑大多是木制結構,一定要有人氣,才不容易損壞。”徐國兵說。于是,揚州市將遺址改造成博物館,改造成傳統戲曲的小劇場,發揮文物的教育和傳承功能。
現在,外來的游客,可以在東關街冬榮園小劇場欣賞原汁原味的戲曲表演,品味醒木弦索的曲藝書目,體驗屬于這個時代的藝術共享新場景。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