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吳長鋒 實習記者?洪敬譜
“‘三清零’見到實效了!目前,我市營業額1億元以上的企業有研發活動,5億元以上的企業有研發機構,10億元以上的企業有創新成果申報!”近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安徽省宣城市科技局局長張明星自豪地說。
宣城市“三清零”行動,是在落實安徽省科技廳“兩清零”部署中的一項創新舉措,旨在通過政策激勵引導,倒逼企業積極開展科技研發,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堅持問題導向,推出“清零”舉措
安徽力鑫特鋼有限公司是宣城廣德市的一家傳統熱軋鋼企業,年營收近30億元。企業此前只有零星科研活動,沒有創新成果申報,科研活動氛圍并不濃厚。
像力鑫特鋼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2022年,安徽省科技廳在日常調研工作中發現,一些規上企業要么沒有研發活動,要么沒有研發機構。
“在激烈的競爭中,企業缺人才、缺平臺、缺資源對接渠道,缺乏完善的研發體系,科技賦能不足,很難持續發展,甚至無法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安徽省科技廳科技企業服務處負責人張政對記者說。
為營造良好的企業科技創新生態,2022年10月,安徽省科技廳研究提出“兩清零”,即將省內年營收1億元以上無研發活動、年營收5億元以上無研發機構的規上制造業企業“清零”,以引導企業加大科研投入。次年初,安徽省科技廳發布《2023年度全省科技部門常態化服務企業工作推進方案》,提出力爭當年“兩清零”的企業數分別超過500家和100家。
在此基礎上,宣城市主動加碼,在全省率先提出“三清零”——除“兩清零”外,再增加一項“10億元以上無創新成果申報的規上制造業企業‘清零’”。
“三清零”的依據,是宣城市對億元以上規上工業企業情況的摸底調研。
張明星介紹,此次行動全市共摸排出160戶“清零”對象,其中年營業額1億元以上無研發活動、5億元以上無研發機構、10億元以上無創新成果申報的企業分別為122戶、26戶和12戶。
激勵幫扶并重,助力企業研發
2023年3月的一天,宣城市宣州區科技局局長邱霞帶著“任務”,敲開了青龍山建材有限責任公司的門。
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里,邱霞多次上門,指導該企業建立研發會計科目和歸集研發費用,推動企業建立研發項目立項和申報專利。
“經過幫扶,我們當年4月就獲得研發費用103.3萬元,目前正在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總經理胡國祥說。
為實施“三清零”行動,宣城市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市直部門、縣市區、企業間三方聯系服務機制,提出“一個企業、一名幫扶領導、一個責任單位、一項工作機制、一抓到底”的“五個一”工作要求。同時,推出“明白人”包保辦法,即從市、縣(市區)兩級的科技、經信等部門抽調專業工作人員,對160戶企業“一對一”包保跟蹤服務。
以廣德市科技局為例,他們幫助力鑫特鋼成功對接了一所高校,建立了研發中心,引導企業優化電爐、連鑄、連軋短流程綠色制造先進工藝,研發高附加值的優特鋼產品。
“2023年,力鑫特鋼投入研發經費超過1200萬元,申報專利3件,為公司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力支撐。”該公司總經理周明夸說,“現在,我們的新產品占比明顯提高,預計未來將以15%的速度逐年提升!”
一方面壓實工作責任,一方面拿出“真金白銀”惠企助企。2023年5月,在宣城市科技局等部門的指導下,年營收5億元以上無研發機構的華菱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獲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費用1262.3萬元。
在宣城市,像華菱精工這樣受益的企業還有很多。2023年,該市落實上年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額41.76億元,同比增長24.5%。
“強化涉企政策引導,對企業很有吸引力。”張明星說,以“三清零”為推手,宣城市做到了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普惠性政策“應享盡享”,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認定等補助政策“免申即享”,科技創新券等專項政策“隨申隨享”。
企業嘗到甜頭,創新增添動力
一子落,滿盤活。
通過開展“三清零”,相關企業積極凝練關鍵核心技術需求,完善研發體系,引進專業人才,推進升級改造,謀劃新興產業,激活了高質量發展的“一池春水”。
“此前我們只知道埋頭干事,一些標準只是按照企業自身需求在做。現在,我們不但掌握了申報科研項目的程序和標準,還建立和完善了技術保密體系。”安徽新濤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心剛告訴記者,自己就是“三清零”的直接受益者。
由于地處皖南山區,高端人才招聘難一直讓周心剛頭疼。在“三清零”行動中,公司通過科技部門搭建的“雙創”平臺,從合肥成功引進一名博士,還聘請了中國科學院的專家擔任企業“科技副總”,指導企業開展研發活動。
在周心剛看來,“三清零”幫助企業從自發性研發向制度性規范轉化,顯著提升了研發能力。2023年,該公司獲得發明專利7項、安徽省新產品6項,20項發明專利進入實審。
2022年營業額約為19億元的安徽永茂泰有限公司,也是一家嘗到甜頭的企業。“在科技部門指導下,我們將幾個下屬科研機構合并,籌建了安徽永茂泰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輕量化研究院。”該公司總經理王斌說,“有了政策激勵和暖心服務的加持,企業的研發主動性自然高漲!”
張明星介紹,實施“三清零”行動以來,宣城市共對接產學研用合作項目320項,吸納技術合同交易額127.7億元,同比增長了73.67%。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安徽省科技廳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安徽將多措并舉,把人才、平臺、項目、獎勵等科技資源優先向企業傾斜,更好發揮科技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