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開工大吉!”2月15日,正月初六一大早,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的賽力斯汽車智慧工廠鑼鼓喧天,歡迎節后第一批返廠工人的到來。
面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產銷兩旺,趕訂單、抓生產,以賽力斯為代表的重慶車企正奮力沖刺新春“開門紅”。
智慧工廠開工 機器人忙不停
記者走進賽力斯汽車智慧工廠總裝車間看到,自動化物料小車在地面上來回穿梭,各種機器人機械臂不停運轉,返崗的工人們在各個關鍵環節進行操作把控。
“整個工廠中擁有超1000臺機器人智能協同,關鍵工序自動化率高達100%。”在賽力斯汽車智慧工廠總裝工藝主任工程師謝志的帶領下,記者實地了解一輛車的生產過程。該智慧工廠33萬平方米的廠房包含整車制造四大工藝及部分零部件生產區域,智能協同系統“數字大腦”確保所有過程智慧又順暢。
高度智能協同的生產線。賽力斯汽車供圖
在沖壓車間內,AGV自動傳輸、一鍵換模等設備協同操作,僅需5秒就能完成一個部件的沖壓。焊接車間內,數百臺智能機器人實現關鍵工序100%自動化,部分生產線還采用了激光遠程飛焊,無需接觸便可快速完成精細化焊接。總裝車間內,上百臺機器人自動工作,只見一臺車被流水線吊運到輪胎安裝環節,四臺六軸機器人各舉起一個輪胎準確安裝到位,再迅速擰緊螺絲,整個過程只需要十幾秒。“以前這一個工序需要8個工人,幾分鐘才能完成。”謝志說。
記者看到,車間隨處都有5G AI監控標示。謝志介紹,為確保生產的新車合格出廠,整條生產線約有600個自動檢測點、39個AI監測點,實現了100%全時在線檢測。
在AI視覺在線監控系統處,每一輛車的底盤拍照后圖像都會顯示在系統屏幕上。謝志介紹:“在線檢測系統會對零部件進行視覺拍照,檢測部件尺寸是否符合標準,通過視覺檢測,十幾秒的時間就能夠對底盤70多處的卡口進行全部監測,準確率達到100%。”
“我們每一輛車都有一份‘體檢報告’,只有100%合格才能出廠。”謝志說,依托智能制造,融合全過程質量自動化,他們搭建了質量數字化平臺和管理體系。在每一臺車生產過程中的510種工藝設備、23類過程參數、3822項過程質量記錄的9萬多項特性數據都被實時抓取,實現了“一車一檔”。
新能源汽車受追捧 復產即滿產
“我們數千名員工已經返崗工作,到崗率已達99%以上。”賽力斯汽車智慧工廠生產組織室主任黃體明說,生產線經過春節期間的檢修保養,已經調試到最佳狀態,員工們精神煥發,一開工就實現了復產即滿產。
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雙破三千萬輛,新能源汽車月產銷量首破雙百萬輛,汽車出口量首次躍升至全球第一。重慶市經信委數據顯示,2023年,重慶汽車產量達到232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50萬輛,同比增長30%,位居全國第二。
賽力斯汽車智慧工廠副總經理曹楠介紹,從去年10月以來,工廠工人實行兩班倒,配合自動化生產線,全力抓生產,提效能,保質保量地將產品及時交付到用戶手中。
“我們雖然很忙很累,但也很快樂,很自豪!”黃體明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