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頡滿斌
2月5日,記者從甘肅蘭州出發,沿著蘭海、烏瑪高速公路行駛三個小時,便到了臨夏州積石山縣石塬鎮肖紅坪村委會安置點。
這是在積石山縣6.2級地震中受災較為嚴重的村之一。
時隔40多天,記者再次探訪,目之所及,煥然一新:地震造成的廢墟不見了,一排排活動板房整齊有序。
正在房間忙碌的村民樊學友見到記者,分享著他剛領到的物資。
“幾乎每天都有物資發放,蔬菜,米面油,應有盡有。”
說話間,樊學友又往爐膛內添了幾顆煤。
爐膛內,火勢正旺。
“這樣取暖安全嗎?”記者問。
“安全,為了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消防部門給每個活動板房都安裝了一氧化碳中毒報警器。”樊學友指著掛在墻上的白色小盒子說,“這樣晚上睡著踏實。”
在肖紅坪村委會安置點,像樊學友家一樣的活動板房有155間,共住著131戶共676人。石塬鎮黨委副書記張懷明是肖紅坪村的包村組長,也是這里的“大管家”。在安置點的這段時間,他把村民的情況摸得門兒清。誰家在外務工的成員返鄉了,誰家外地上學的學生回家了,他都會上門了解情況。
張懷明告訴記者,為了做好服務,鎮政府在安置點設置了村民自管委員會、綜合服務室、警務室、衛生室等服務機構,組建了水電氣服務、志愿服務、治安員、安全員、衛生員隊伍。
“黨和政府對災區特別牽掛,社會各界也紛紛伸出援手。我們一定要把政策落實好,確保每位群眾過一個祥和的春節和溫暖的冬天。同時,我們要提前著手準備重建家園。”張懷明說。
重建家園是肖紅坪村村民的共識。為此,樊學友參加了積石山縣人社局組織的電焊工培訓,為來年開春建新房做好準備。
“災后重建中,建筑類崗位需求量大,很多重建工作都需要電焊工。”樊學友說,“學會電焊,不僅可以提升自身技能,還能就近參與災后重建項目。”
在離鎮政府不遠的甘肅偉凱牧業有限公司廠長張順進對公司發展也有了新的規劃。目前,公司養牛場牛存欄近400頭,帶動了周邊10多名群眾就業。
張順進說,春節后要邀請專業技術人員對公司員工進行養殖專業技術培訓,爭取推行標準化健康養殖,努力培育良種肉牛,推廣先進的現代化養殖技術,帶動積石山縣肉牛產業發展。
在肖紅坪村,幾乎每個人對新的一年都有期待。對于該村村民樊文清也一樣。
記者此次沒見到樊文清,但見到了他留在心愿墻上的話——愿新年勝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