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符曉波
春節前夕,從福建省廈門市區驅車向西,繞過211道彎后,記者來到坐落在廈門第二高峰——狀元尖腳下的軍營村。
一路上,山林茂密。梯田茶園,層疊如畫;古樸民居,錯落有致。春節將近,外出的游子回家了,村子比平時更熱鬧了。當地的村民忙著整理自產的茶葉和干貨、裝點自家的民宿及農家樂,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旅游旺季。
“村委會正盤算著給鄉親們分紅呢。”廈門市同安區軍營村黨總支書記高泉偉向記者介紹,軍營村已連續多年按照家庭人口數分配集體經濟收益,鄉村振興的道路越走越寬,村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
軍營村位于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蓮花鎮境內,平均海拔900多米。曾幾何時,這里還是“藏在深山人不知”的貧困村,交通閉塞、資源匱乏。
“過去,村民為了炒茶把周圍山頭的樹都砍得光禿禿。”高泉偉說,軍營村土質薄,植被破壞加重水土流失,導致村民種的茶葉產量不高,品質也不好。為此,30多年來,軍營村10屆黨支部書記帶領全村,修復山林,重現綠水青山。
“軍營村海拔高、土層薄,種樹不易?!蹦暧饣椎母呷x,是軍營村最早參與造林的村民之一。他說,軍營村實施高標準造林綠化工程,從福建以北省份引入耐寒樹苗。經過數十年的持續造林,如今,全村保護公益林面積達到4100余畝,山頭終于不再光禿禿了。
“空氣變好了,土壤變肥了,茶也越來越甜了?!狈掂l創業大學生高炳瑜告訴記者,畢業后,他跟隨父親一同種茶,他們在茶園套種了柿子樹,果樹為茶葉鎖住水分和營養,使茶葉的品質有了明顯提升。不僅如此,在傳統種茶制茶經驗基礎上,這位90后“新茶農”不斷探索新品種、新工藝,在村里建設了加工廠和現代化機械設備?!拔覀儾捎谩喜璞弊觥姆绞?,即將閩南的茶種和閩北的工藝相結合,從種植、采摘到炒制、加工,實現標準化生產,這些都可在村里完成。隨后,我們再將成品茶出口到日本。”
在綠色發展理念引領下,軍營村生態化改造老茶園6500余畝,更新優質品種,采取套種模式,保持了茶葉的有機綠色優勢,再加上高原氣候、溫差等先天優勢,當地生產的濃香型鐵觀音已成為高山茶的“拳頭產品”,村民收入大大增加。
山上,植樹造林搞綠化;山下,興建產業搞開發。軍營村實現了生態和產業齊發展、互促進。樹在山頂下雨吸水、干旱出水,鞏固和涵養水土;茶在山間平地覆蓋裸露地表,既豐富植被、促進生態平衡,又固碳凈化空氣。
2022年5月,廈門產權交易中心建成運營全國首個農業碳匯交易平臺,軍營村獲得首批農業碳票。全村5715畝茶園被納入碳匯認證體系,按照一畝茶園一年約0.2076噸二氧化碳消納能力測算,首次認證并交易的2020年、2021年茶園碳匯近2500噸,并以1噸碳匯6元的價格成功售出。綠色資源給村民帶來了真金白銀,這筆碳匯收入用來為村集體購置茶園管理維護設備。
“現在的軍營村,賣茶、賣果、賣空氣。”在與記者交談過程中,軍營村多數村民并不清楚碳匯究竟是什么,但他們回答時,眉宇間透露著幸福感。
軍營村守望高山的致富故事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寫照。高泉偉說,現在,村民環保意識日益增強,他們積極參與生態建設,保護了軍營村的青山碧水,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為打造富美鄉村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