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郝曉明
臨近春節,沈陽地區的最低溫度已達到零下20℃。這是一年中最冷也是春運最為忙碌的時刻。
“你好,這里是給水值班室,我是客車給水值班員崔明明,請講。”在沈陽站設備車間上水班組,崔明明接起電話說道。
“我是綜控室值班員,接到車長電話,K27次列車受降雪影響,晚點2小時45分進站,全列缺水,要求沈陽站全力做好給水準備。”
“給水明白。”放下電話,崔明明立即通知上水1班的3名成員以及其他班組的2名黨員職工穿戴好作業服、拿好作業工具,準備進行給水作業。
“K27次14道預告,全列缺水,請增加人員,禁止超站停……” 2月6日5時55分,崔明明手握手臺,下達列車“閉塞”指令,并帶領5名客車給水員提前10分鐘從休息室出發,迅速到達13-14線間指定位置立崗接車,等待列車進站。
6時05分,K27次列車緩緩駛進14站臺,停穩后,崔明明拖起25米長的黑色橡皮膠管,快速奔向各個車廂注水口。彎腰、拉管、插管、開栓、給水、閉栓、拔管……整套作業流程一氣呵成、干凈利落。與此同時,上水班組的5名職工拿著20米長、10多斤重的注水管,穿梭在列車與軌道之間,爭分奪秒地進行車廂上水工作。為了防止水管內的積水造成凍管,他們敲掉水井、石板道上凍硬的冰殼,一絲不茍地清理著水管中的剩水。此時,在給水作業線路中,崔明明還要監控著鄰線是否有機車、車輛通過,時刻提醒其他給水員加滿水后及時拔管。
“K27次給水作業完畢。”6時25分,K27次列車全列滿水。崔明明向站臺客運員報告后,帶領給水員們返回休息室。不一會兒,微信工作群里傳來一條來自K27次車長的信息:“給水兄弟們辛苦啦,停車20分、編組18節、全列滿水,及時緩解了因為晚點缺水引起的旅客不滿情緒,我代表乘務組和全體旅客再次感謝大家。”
“冬季上水作業很辛苦,但能讓廣大旅客在旅途中喝上一杯熱水,咱們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上水3班給水員王耀東欣慰地說。
沈陽站每日接發旅客列車近52列,每名給水員需承擔80余節車廂的上水任務,最長時間需要在室外連續作業3個小時。在崔明明的帶領下,上水班組的給水率已超過全路優秀標準的95%,保證了列車給水設備設施的正常使用,溫暖著旅客的出行路。
車廂內溫暖如春,車廂外寒氣逼人。一整套作業下來,給水員們的帽子、睫毛、眉毛已掛上冰霜,手套、作業服、鞋上已經結了冰碴,還沒等身體暖和過來,他們又接到下一趟列車的進站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