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華凌
為深入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北京市加快商業航天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8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北京是我國航天事業的發源地,航天領域科技創新資源豐富,聚集全國主要的核心研發單位,研發設施齊全、創新人才集聚,已經初步形成規模化民營商業航天創新產業集群。“2023中國商業航天企業百強”榜單中,北京企業有51家,占據全國半壁江山。經開區、海淀區、豐臺區、大興區等均將商業航天作為重點產業布局方向,初步形成“南箭北星”的產業格局。????????
《行動方案》堅持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明確提出到2028年,北京實現可重復使用火箭入軌回收復飛,形成低成本高可靠星箭產品研制能力和大規模星座建設運營能力,引進和培育50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100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和10家以上獨角獸企業,上市企業數量超過20家,建成2個特色產業聚集區和若干特色產業園,不斷壯大北京商業航天千億級產業集群。同時提出,爭取再用5年時間,將北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商業航天創新發展高地。
《行動方案》從關鍵技術攻關、產品示范應用、政策先行先試,以及創新生態營造等多個維度提出23條重點任務,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大力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深化“五子”聯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行動方案》積極引導北京商業航天企業參與航天重大工程、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參與空間站工程應用任務、空間科學衛星等,探索地月空間和深空資源開發新模式。積極參與全球分工合作,服務“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和“數字絲綢之路”建設,參與空間科學、技術和應用等領域的國際合作交流,深度參與外空全球治理,為我國和平探索和利用太空貢獻重要力量。
《行動方案》依托北京豐富的航天創新資源,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爭率先實現可重復使用火箭入軌回收復飛,加快大規模星座建設運營。同時,圍繞企業發展共性需求,搭建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平臺,推動重大科研設施設備開放共享,不斷提升創新體系效能,完善科技金融服務,打造人才發展高地,構建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有力支撐形成“南箭北星、兩核多園、津冀聯動”的產業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