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經濟“年報”17日正式發布。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介紹,對于過去一年的經濟表現,可以概括為回升向好、成色十足、表現亮麗、殊為不易。
2023年我國GDP同比增長5.2%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2023年全年我國GDP達126058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
GDP是衡量一國經濟運行情況的總量指標。從預期來看,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全年中國經濟預期增長目標定為5%左右。2023年5.2%的GDP同比增速,可以說圓滿完成了預期目標。
從時間縱向上來看,2023年我國GDP同比增速比2022年加快2.2個百分點。分季度看,我國GDP同比增速呈現前低、中高、后穩的態勢,向好趨勢進一步鞏固。
橫向對比其他國家來看,按照可比價計算,2023年我國經濟增量超過6萬億元,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一年的經濟總量;5.2%的GDP同比增速高于全球3%左右的預計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
全年全國糧食總產量比上年增長1.3%
全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9541萬噸,比上年增加888萬噸,增長1.3%。其中,夏糧產量14615萬噸,下降0.8%;早稻產量2834萬噸,增長0.8%;秋糧產量52092萬噸,增長1.9%。
油料產量3864萬噸,增長5.7%。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9641萬噸,比上年增長4.5%。牛奶產量4197萬噸,增長6.7%;禽蛋產量3563萬噸,增長3.1%。
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6%
工業在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中發揮“壓艙石”作用。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6%。值得一提的是,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6.8%,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快2.2個百分點,對推動工業經濟穩步回升發揮了關鍵作用。
分產品看,太陽能電池、新能源汽車、發電機組(發電設備)產品產量分別增長54.0%、30.3%、28.5%。
全年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8%
全年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8%。其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金融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5%、11.9%、9.3%、8.0%、6.8%、6.2%。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7.2%
2023年消費市場恢復向好,熱點亮點多,成為帶動經濟恢復的重要力量: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1495億元,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增長7.2%。
其中,服務消費較快回暖成為一大亮點:餐飲收入同比增長20.4%;全國網上零售額增長11%;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增長14.4%,占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達到45.2%……
隨著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消費重新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動力。數據顯示,2023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2.5%,比上年提高43.1個百分點。這背后,是政策與市場良性互動,是供需兩端協同發力。從哈爾濱文旅爆紅背后的政策及場景創新,到多家商超瞄準消費者需求精準“上架”商品與服務,再到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蓬勃興起……創新提質、新業態賦能、改革突圍,國內大循環對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主體作用持續增強。
全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3.0%
全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03036億元,比上年增長3.0%;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增長6.4%。
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9%,制造業投資增長6.5%,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9.6%。
包括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等在內的高技術產業投資增勢較好:制造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3.8%,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0.3%;高技術服務業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電子商務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31.8%、29.2%,均快于全部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比上年增長0.2%
2023年我國外貿運行總體平穩: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417568億元,比上年增長0.2%。其中,出口237726億元,增長0.6%;進口179842億元,下降0.3%。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57884億元。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增長29.9%。
外貿規模穩中有增的同時,發展質量優中有升:2023年,我國有進出口記錄的外貿經營主體首次突破60萬家,民營企業連續5年穩居中國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出口綜合競爭優勢繼續鞏固,其中汽車出口量連續跨越400萬輛、500萬輛兩個百萬級臺階;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規模和占比均為倡議提出以來的最高水平……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0.2%
物價關系經濟運行,影響百姓生活。
2023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0.2%。分類別看,食品煙酒價格上漲0.3%,衣著價格上漲1.0%,居住價格持平,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0.1%,交通通信價格下降2.3%,教育文化娛樂價格上漲2.0%,醫療保健價格上漲1.1%,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3.2%。
在我國CPI“籃子”商品中,食品占比較高。2023年,食品價格同比下降0.3%。其中,12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下降3.7%,降幅比上月收窄0.5個百分點;環比由上月下降0.9%轉為上漲0.9%??盗x說,近幾個月CPI的下降是階段性的,特別是中國經濟回升向好,居民收入平穩增長,國內總需求也要擴大,商品和服務價格回升有基礎、有條件。
全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2%,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2023年,我們全力穩住就業大局,就業形勢總體改善。
全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2%,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核心指標持續改善。分季度看,2023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各季度平均值分別是5.4%、5.2%、5.2%、5.0%,就業逐步改善的態勢明顯。2023年前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80萬人,同比多增35萬人。
重點群體保障有力。2023年,農民工總量達29753萬人,比上年增加191萬人;外來農業戶籍人口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為4.9%,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農民工月均收入水平4780元,比上年增長3.6%。2023年前11月,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達475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人數達156萬人。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名義增長6.3%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義增長6.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1%。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21元,比上年名義增長5.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比上年名義增長7.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6%。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33036元,比上年名義增長5.3%。
按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9215元,中間偏下收入組20442元,中間收入組32195元,中間偏上收入組50220元,高收入組95055元。全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6796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0%。
我國城鎮化率為66.16%
年末全國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臺居民和外籍人員)14096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08萬人。全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48‰。
城鎮化還有較大空間。2023年,我國城鎮化率為66.16%,和發達經濟體80%左右的水平相比還有空間。近5年,我國城鎮化率年均提高0.93個百分點,每年超過1000萬農村居民進入城鎮。
展望前路,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只要我們堅定信心、接續奮斗,以高質量發展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就一定能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推動中國經濟的巨輪行穩致遠。
(中國科技網綜合科技日報、新華財經、新華社、人民網、光明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