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謝開飛
科技特派員要具備與服務領域需要相適應的專業技術和知識能力,要具有中級及以上技術職稱,或有一定知名度且從事相關工作2年以上;科技特派員要與服務對象、派出單位簽訂《科技特派員服務協議書》,明確服務方式、服務內容、預期目標、服務時間……
2023年12月1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福建省科技廳、福建省市場監管局、南平市政府等有關負責人對福建省主導制定的科技特派員國家標準的背景、意義等進行了詳細解讀。
科技特派員制度源于南平、興于福建、走向全國。2021年11月,全國第一個涉及科技特派員制度的福建省地方標準《科技特派員服務規范》,在福建省市場監管局、福建省科技廳的共同參與推動下發布實施。
此標準歷經兩年多推廣,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上升為國家標準。國家標準的名稱是《農業社會化服務 科技特派員服務規范》(以下簡稱《服務規范》)。該標準于2023年11月27日正式發布,并于同日實施。《服務規范》是基于廣大科技人員服務“三農”工作這一主線,為全國科技特派員服務“三農”工作制定的推薦性標準。
圖為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縣祖墩鄉劉源村的一處生態茶園。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攝
既是全國首創,也是科特派機制的重大創新
“《服務規范》既是全國首創,也是科技特派員機制的重大創新,為科技特派員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工作遵循。”福建省市場監管局二級巡視員陸軍在發布會上說。
1999年2月,首批225名科技人員深入南平215個村開展科技服務,拉開了科技進村的序幕。2012年,科技特派員工作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科技特派員制度上升到國家層面,與“三農”工作實現深度融合。2016年5月,國務院出臺《關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的若干意見》。從此,一個地方的探索實踐正式上升為國家層面的工作機制。
南平市作為科技特派員制度的發源地,始終牢記囑托,持續做好總結、完善、鞏固、堅持科技特派員制度“四篇文章”,在全省率先發布和推廣實施福建省地方標準《科技特派員服務規范》,為《服務規范》的創建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在全國范圍內的推廣,科技特派員制度不斷發展完善并取得顯著成效。20多年來,科技特派員制度推動廣大科技工作者認真服務“三農”,讓“科技之花”在福建乃至全國綻放得更加絢麗。同時,科技特派員制度在全國范圍內還缺少“明白紙”“口袋書”式的統一管理、服務標準,科技特派員服務還存在著流程不夠規范、服務質量缺少統一要求等問題。科技特派員事業的健康發展亟須進一步規范和引導。
陸軍介紹,福建省市場監管局組織南平市市場監管局、南平市科技局以及延平區政府等10多個單位共同起草,并委托國家標準化研究機構作為技術支撐,總結、提煉福建省地方標準實施過程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多次征求全國兄弟省(直轄市)相關部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意見,歷經兩年時間完成《服務規范》的制定。最終,《服務規范》順利通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審批并正式發布。
“訂單式”對接需求,“菜單式”服務供給
記者在發布會上注意到,作為我國第一個國家層面的科技特派員服務標準,《服務規范》突出科技特派員工作“訂單式”需求對接、“菜單式”服務供給的特色。《服務規范》的發布是福建省乃至全國科技特派員管理和服務向規范化、制度化邁進的重要舉措。
據了解,《服務規范》充分借鑒了福建省地方標準在服務基本要求、服務保障、服務內容、服務程序、服務質量控制、考核評價與結果應用等方面的經驗做法,全面梳理和總結了福建省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20余年來的好經驗、好做法。《服務規范》明確和細化了科技特派員領域的術語和定義、人員要求、服務實施、服務評價與改進等基本要素。
《服務規范》重點突出科技特派員的服務內容要求,涵蓋政策宣講、科普宣傳、業務指導、技能培訓、技術成果引進和推廣、科技研發、人才培養、創新創業等內容。
“長期以來,福建省科技廳一直在推動科技特派員工作創新發展。此項科技特派員國家標準突出‘為農’‘科技’‘特派’特色,是福建省對科技特派員制度創新發展的新貢獻,有助于推動全國科技特派員工作走向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福建省科技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游建勝說。
游建勝表示,《服務規范》明確了科技特派員工作的內涵要求,引導和推動廣大科技人才踐行“四下基層”,推動鄉村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明確了科技特派員的服務職能,把科技下鄉、服務產業作為新時代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的主線,激發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的內生動力,助力實現農村科技創新、人力資本、現代金融、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同時,《服務規范》明確了科技特派員的評價管理,把服務評價、政策完善作為新時代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的重要保障。
依托國家標準,深入拓展科特派制度
突破白羽肉雞育種、杉木育種、雜交水稻育種、百合種球培育等一批關鍵技術;10年來,科技特派員累計推廣新品種新技術1.8萬項次;創新推出的“科特貸”“科特e貸”等專項金融產品累計放貸11億元……
“20多年來,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一任接著一任干。”南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魏敦盛在發布會上介紹,近年來,南平市通過高端“引”、機關“派”、基層“培”、社會“聘”,構建了高校院所專家、專技人員、鄉土人才的“寶塔型”人才體系,實現重點產業全覆蓋、行政村服務全覆蓋。南平市累計下派12批1.9萬人次科技特派員。他們成為服務“三農”工作的中堅力量。
目前,南平市圍繞茶、竹、水等“五個一”特色優勢產業和涵蓋3個千億產業、4個五百億集群、5個百億集群的“3+4+5”重點產業集群,設立21個科技特派員院士專家工作站,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建設了全國首家骨干科技特派員培訓基地。通過打造南平綠色產業創新平臺,南平市破解了“企業找不到專家、成果找不到轉化路徑”的難題,打造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的“南平樣板”。
“南平市延平區是科技特派員制度的發源地。延平區政府是科技特派員國家標準的主要起草單位之一,將積極宣傳貫徹推廣科技特派員國家標準。”延平區委副書記、區長葉文平表示,延平區將依托《服務規范》,拓展科技特派員服務范圍,由一產向二產、三產延伸,開展全產業鏈創業和技術服務。同時,延平區根據需求創新服務模式,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在全區范圍內率先面向科技特派員及鄉土科技特派員開展對《服務規范》的解讀,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強有力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