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1月15日,天舟七號貨運飛船與長征七號遙八運載火箭組合體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于近日擇機實施發射。天舟七號貨運飛船是2024年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發射任務,也拉開了工程今年4次飛行任務的序幕。
1月15日,少先隊員們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合影留念。 新華社記者 樊雨晴 攝
龍年盲盒、足量果蔬、定制化物資
天舟系列貨運飛船作為目前世界上運貨能力最強的貨運飛船之一,定期往返于天地之間,為中國空間站持續“添磚加瓦”,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宇宙最強“快遞小哥”。這次天舟七號要給空間站運送哪些物品呢?
專家介紹,天舟七號這次運送的物資種類和過去相差不大,主要包括航天員的生活物資、環控生保物資等。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運送的新鮮水果將近90公斤,比天舟六號增加了近30公斤,將實現航天員們在空間站暢吃新鮮果蔬的愿望。
此外,天舟七號還搭載了空間站設備的備品備件及可靠性維修件;還攜帶多項載荷,用于開展科學實驗和驗證。除此之外,我們知道空間站在太空中飛行,有時候需要調整自己的姿態,這樣就需要消耗燃料。所以天舟七號還有一項重要的使命,就是給空間站補加推進劑。這一次它會攜帶1750公斤的推進劑,其中700公斤用于補加給空間站。
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員系統副總指揮尹銳介紹,所有上行的備品備件以及航天員的個人用品、航天員的食品,以及定制化的用品,都是建立在整個系統策劃基礎上的定制化需求。我們會征求每一個航天員乘組的個人意見建議,然后盡量地滿足在軌的航天員個人的定制化需求。
而除了航天員所需的生活必需品外,天舟七號還將為航天員帶去春節大禮包——龍年的盲盒,讓我們共同期待。
自此貨運飛船的發射頻次優化為2年3次
我們知道,此前是每個飛行乘組出發前,都會先發射一艘貨運飛船,為即將啟程的航天員乘組備好物資。而天舟七號將為在軌的神舟十七號和后續的神舟十八號兩個乘組運送補給物資。
從這次任務開始,貨運飛船的發射頻次已經由1年2次優化為2年3次,進一步節約天地運輸的成本。兩年三發的貨船保障模式,要求每一次上行的貨物以及載荷保障的周期是9個月左右。
能夠做出這樣的優化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運載能力提升了。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制人員楊勝介紹,貨運飛船進行了改進,從原來的標準型貨運飛船升級為改進型的貨運飛船,它的裝載的空間和裝載的重量都提升了20%以上,相當于一次運的貨物的數量比之前要多。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精準補貨”。目前,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已建立天地聯動的物資信息系統,可以做到“精準補貨”。研發了物資設計壽命和設計使用模型。建造階段任務在軌數據的累積,使模型越來越精確,可對后續需求進行精準預估,缺什么就補什么,不少帶同時也不多帶,補給效能不斷提升。
尹銳補充道,由于我們空間站大型的在軌的設備、一些科學實驗設備設計的精良以及設計的科學性,它上行的備品備件的需求沒有那么迫切,我們空間站的再生生保系統完全正常在軌運行。現在在軌的氧氣的再生,可以達到100%,水的再生達到95%,這種補給效率就可以讓我們的上行載荷的重量大大降低。
尹銳說,乘組的一些臨時需求,也可以通過載人飛船在酒泉發射的時候,攜帶少量的這種應急的需求,上行補給的互相補充以及我們兩年三次的這種上行載荷的設計,目前來看還是非常科學合理的。
天舟六號獨立飛行 近期擇機再入大氣層
連日來,文昌航天發射場全體科技人員頂住新年度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壓力,承壓奮戰、連續奮戰、堅守奮戰,當前已經組織完成了天舟七號貨運飛船技術區測試、加注,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垂直總裝測試、船箭聯合測試、組合體垂直轉運等工作。合練中,參試各系統嚴密組織、密切配合,確保各項程序有條不紊進行。
據了解,這次全區合練是除點火發射外,參試系統最多、最全的一次綜合模擬演練,也是發射前的最后一次合練。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何宏業介紹,本次任務整個流程計劃和以往保持基本一致,僅在相關的軟件狀態上做了微小調整,保持任務成功的可靠性。本次任務馬上轉入發射區測試階段,共3天,將進行各項功能檢查,為加注發射打下良好的基礎。
為了天舟七號的到來,天舟六號已于1月12日順利撤離中國空間站組合體,給天舟七號讓出了和空間站的對接口。目前,天舟六號已經轉入獨立飛行階段,直到天舟七號與空間站完成交會對接后,天舟六號才會擇機受控再入大氣層。
(中國科技網綜合北青網、央視新聞、央視網、光明網、新華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