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
1月5日晚,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聯合印發的《數字經濟促進共同富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正式公布。
《實施方案》出臺的背景是什么?如何通過數字經濟促進共同富裕?國家數據局有關負責同志以及相關領域專家對該文件進行了解讀。
持續彌合“數字鴻溝”
《實施方案》明確,發揮數字經濟在助力實現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不斷縮小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群體之間、基本公共服務等方面差距,持續彌合“數字鴻溝”,推動數字紅利惠及全民,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契合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的目標要求。通過研究,我們認為以數字經濟促進共同富裕大有可為。”談及《實施方案》出臺背景,國家數據局有關負責同志表示。
該有關負責同志分析,數字經濟有助于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做大蛋糕”;有助于提升初次分配公平性,推動“分好蛋糕”;有助于推動共享社會發展成果,縮小“四大差距”。
以“分好蛋糕”為例,該負責同志舉例說,數字基礎設施促進“接入平等”,截至2023年6月,我國互聯網用戶超10億人,普及率達76.4%,農村地區普及率超過60%。豐富的軟件工具供給助力“能力平等”,數字化工具更加易用、費用更低,縮小了使用者之間的“能力鴻溝”。
實現網絡、平臺、數據賦能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促進共同富裕的政策舉措不斷完善,在促進解決區域、城鄉、群體、基本公共服務差距上取得積極進展,數字經濟在促進共同富裕方面的積極作用開始顯現。到2030年,數字經濟促進共同富裕形成較為全面政策體系,數字經濟在促進共同富裕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數字經濟與共同富裕在核心內涵與發展路徑上緊密契合,數字經濟能夠充分發揮數據要素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通過網絡賦能、平臺賦能、數據賦能等方式,促進區域發展協同化、城鄉資源共享化、就業機會多樣化及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更加有效的發展成果共享機制。”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分析。
單志廣總結了數字經濟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特征:網絡賦能,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平臺賦能,促進協調包容發展;數據賦能,提升普惠服務精準度。
“數字經濟加速向鄉村地區滲透,帶動農業農村數字化發展,為建立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提供了新動力和新路徑。”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方面,單志廣談道。
共享數字時代發展紅利
這份文件圍繞推動區域數字協同發展、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強化數字素養提升和就業保障、促進社會服務普惠供給等四方面提出了13項具體舉措,包括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產業鏈數字化發展、加強數字經濟東西部協作等。
其中,在加快鄉村產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方面,《實施方案》提出,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以數字化賦能鄉村振興。提升農村數字基礎設施水平,持續推進電信普遍服務,深化農村地區網絡覆蓋,加快“寬帶邊疆”建設等。
《實施方案》還提出,加大農村數字人才培養力度。提升農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持續推進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開展智慧農業應用、直播電商等課程培訓,讓手機成為“新農具”,數據成為“新農資”,直播帶貨成為“新農活”。
“《實施方案》的總體考慮是通過數字化供給、網絡化共享、智能化服務等手段,促進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共享社會發展成果,縮小區域、城鄉、群體、基本公共服務等方面差距,推進全體人民共享數字時代發展紅利,助力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共同富裕。”國家數據局有關負責同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