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記者 王云杉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發展數字經濟”。當前,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普及,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正深刻改變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進程。算力作為數據處理能力的集中體現,隨之成為重要的生產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等部門近日聯合印發《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 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什么是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由誰來建、怎樣建好?本報記者采訪了國家數據局相關負責人。
問:如何理解全國一體化算力網?
答:全國一體化算力網是以信息網絡技術為載體,促進全國范圍內各類算力資源高比例、大規模一體化調度運營的數字基礎設施,具有四個典型特征。
一是集約化。促進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算算力等各類算力資源在國家樞紐節點的規模化建設、集約化發展,為全國算力基礎設施提供“蓄水池”。
二是一體化。打造全國一體化的算力調度平臺體系,聯通區域級、省級、市級算力調度平臺,促進算力資源跨地區、跨行業高效調度。
三是協同化。建立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全社會參與的協同推進機制,強化模式創新,推動各類算力資源并網調度,促進算力與電力協同發展,積極發展綠色算力。
四是價值化。積極推進數算融合,通過數據資源、數據產品、模型算法的傳輸、加工、利用,激活數據要素價值、賦能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問: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由誰建設,如何建好?
答:依托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協調機制,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中央網信辦、國家能源局加強“東數西算”工程統籌推進力度,協調解決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重大問題,統籌利用政府力量及市場機制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體系,適時研究拓展國家樞紐節點起步區范圍。
《意見》提出一系列重點工作,包括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級算力的一體化布局,東中西部算力的一體化協同,算力與數據、算法的一體化應用,推動算力與綠色電力的一體化融合,算力發展與安全保障的一體化推進等五個統籌。
《意見》明確,強化“東數西算”規劃布局剛性約束,進一步推動各類新增算力向國家樞紐節點集聚;以“結對子”方式推動西部國家樞紐節點與東部、中部城市建立跨區域算力資源調度機制,推動東西部之間形成規模化算力調度;重點依托國家樞紐節點算力資源,應用創新算法和關鍵技術,深化行業數據和算力協同;建立健全算力電力協同機制,支持國家樞紐節點地區利用“源網荷儲”等新型電力系統模式,探索分布式新能源參與綠電交易;全面強化國家樞紐節點安全防護能力,建設網絡和數據攻防演習靶場、算力網安全應用技術試驗場,在國家樞紐節點構筑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措施。
問:《意見》提出實現“東數東算”“西數西算”與“東數西算”協同推進,如何理解三者之間的關系?
答:“東數東算”“西數西算”是對“東數西算”的補充完善。由于網絡時延等限制存在,并非所有算力服務場景都適用“東數西算”,三類場景共同構成面向實際業務場景的算力服務體系。
如針對人工智能模型訓練推理、機器學習、視頻渲染、離線分析、存儲備份等高時延業務場景,通過“東數西算”的方式實現東部業務向西部風光水電豐富的區域遷移,實現東西部協同發展。如自動駕駛、證券交易等低時延業務場景則可以通過“東數東算”“西數西算”的方式實現就近計算,實現區域內算力資源的集約利用,提升算力使用的效率。
問:《意見》首次提出“算力電力協同”,如何理解這一概念?
答:我國數字經濟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算力與電力正在形成相互支撐、協同發展的新態勢。一方面,數據中心的高效運轉離不開大量電力支撐。另一方面,電力系統的平穩高效運行也離不開算力的支撐。
統籌算力電力協同布局,有助于促進風光綠電消納和數據中心零碳發展,加快實現“雙碳”目標。《意見》創新算力電力協同機制,包括支持國家樞紐節點地區利用“源網荷儲”等新型電力系統模式,探索分布式新能源參與綠電交易,鼓勵數據中心間開展碳匯互認結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