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第二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以下簡稱數貿會)在浙江杭州開幕。本屆數貿會為期5天,以“數字貿易 商通全球”為主題,通過開展系列活動,致力于凝聚規則標準新共識,展示技術進步新動向。
數字貿易是指以數據資源為關鍵生產要素、數字服務為核心、數字訂購與交付為主要特征的對外貿易。“根據世貿組織的估計,2005年至2022年全球數字服務出口規模年均增長8.1%。”開幕式上,世界貿易組織(WTO)副總干事張向晨作視頻致辭時表示,數字貿易已經成為經濟增長最主要的推行力,助力創造就業機會、加強社會包容和可持續發展。

11月23日拍攝的第二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綜合館中的中國館。新華社記者 劉嶺逸 攝
去年我國可數字化交付服務進出口額為3727.1億美元
開幕式上商務部發布了《中國數字貿易發展報告2022》。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可數字化交付的服務進出口額為3727.1億美元,同比增長3.4%,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出口2105.4億美元,同比增長7.6%。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數字服務為核心、數字訂購與交付為主要特征的數字貿易蓬勃興起,正逐步成為重組要素資源、重塑經濟結構、重構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并帶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加速整合優化,大幅降低貿易成本,為全球經濟恢復增長注入新動能。
報告顯示,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2022年全球可數字化交付服務出口額為4.1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4%,占全球服務出口比重達57.1%。2012—2022年,全球可數字化交付服務出口年均增長6.1%,高出同期全球服務出口年均增速1.6個百分點。
報告分析,當前我國數字貿易全球競爭力不斷提升,數字領軍企業不斷做大做強,數字平臺企業形成出海“雁陣”。截至2022年底,我國市值超10億美元的數字服務平臺企業已超200家。這些數字服務平臺正成為連接國際貿易的重要樞紐,以及助力企業深度融入全球供應鏈的重要載體。
同時,我國數字貿易外資“磁吸力”持續增強。2022年,我國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4449.5億元,增長28.3%,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信息服務分別增長56.8%、35%、21.3%。一批外資數字企業針對中國零售業、醫療健康、智能網聯汽車、綠色創新發展等應用場景,與中國企業開展廣泛合作,推動一系列數字服務方案在中國落地,助力本土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和數字化創新。

11月23日,參觀者在第二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前沿趨勢館參觀。新華社記者 劉嶺逸 攝
今年800余家數貿企業參會,100余項成果首展
據數貿會組委會執行主任韓杰介紹,數貿會云集超800余家數字貿易企業,包含50余家世界500強,50余家全球、全國數字貿易百強榜單企業,籌集100余項首發首秀首展成果,為線上線下觀眾帶來數字貿易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與新場景。數貿會還邀請了世界貿易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聯合國貿法會、歐盟委員會、智慧非洲等68個國際組織和商協會。
據了解,數貿會主要由“會議、展覽、平臺、活動”等4個板塊構成。聚焦數字貿易規則、規制、管理和標準4個維度,從國際數據交易、數字金融服務、電商國際規則、數字文化貿易等主題,設置10場重點論壇會議。討論交流“絲路電商”國際合作如何推進、貿易的數字化和數字貿易法治體系如何建設、數字經濟知識產權國際治理如何完善、碳邊境調節機制等前沿熱點話題。發布《數字貿易合作與發展杭州倡議》《中國數字貿易發展報告》《“絲路電商”合作發展報告(2016-2023)》《全球數字經貿規則年度觀察報告(2023)》等權威報告,揭曉數字貿易領域重磅榜單,即福布斯全球數字貿易企業百強榜單及數字貿易20人榜單、賽迪全國數字貿易百強榜單等,形成100個數字貿易案例,引領數字貿易行業發展。
此外,圍繞投資推介、產業對接、合作交流等內容,數貿會設置了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對接會、數字醫療產業大會、重大項目簽約儀式等超百場重點配套活動。
據了解,數貿會展會面積10萬平方米,包括1個綜合館,2個特色館,4個數字產業館。綜合館重點展示國家館、主賓國、國際組織、主賓省市、港澳專區以及浙江館等內容;2個特色館分別為前沿趨勢館、絲路電商館;4個數字產業館分別為數字技術、數字服務、數字內容、數智出行等專業展區,展覽展示全球數字貿易新技術、新產品、新生態。

11月23日,在第二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綜合館內拍攝的飛行器和無人機駕駛汽車。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走進數貿會現場,體驗未來美好生活
走進數貿會現場,飛行載具、無人駕駛汽車、室外帶電作業機器人等競相亮相,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虛擬現實等實現突破,數字創意、數字醫療、數字娛樂等找到應用場景……在數字貿易的助力下,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與新場景從夢想照進現實,不僅給千行百業帶來生機與活力,也為美好生活拓寬了深度和廣度。
據了解,本次數貿會展覽板塊包括綜合館、前沿趨勢館、絲路電商館,及數字技術、數字服務、數字內容和數智出行4個數字產業館,重點展示數貿產業鏈上的頭部企業與應用場景。
綜合館(3B館)很有看頭,這里設置了中國館,芬蘭、南非2個主賓國館以及4個國際組織館,重慶、福建、貴州3個主賓省市館,東盟十國、智慧非洲、澳門3個特色展區,展館面積超8000平方米。
前沿趨勢館(3C館)也很有意思,它以“數字技術——數字服務——數字產品”為主線,重點展示大語言、視覺、生物、多模態等各類人工智能大模型、Web3.0等數字技術領域的前沿趨勢。這里有很多好玩有趣的新技術,比如,亞運會同款機器狗、元蘿卜AI圍棋機器人、畫畫機器人、氣味電影院、飛天全息沙盤、MR眼鏡虛擬三星堆文物。此外,限量3萬枚的“弄潮兒”數字藏品將免費領取。
而絲路電商館(3D館),則能讓你領略“一帶一路”經貿合作成果,感受國際貿易的駝鈴和帆影。這里有全球速賣通、拼多多(多多跨境)、TikTok直播基地和亞馬遜、沃爾瑪全球電商、美客多等跨境平臺,還有快手科技、遙望科技、無憂傳媒、辛選、謙尋等諸多國內外數字電商頭部企業。
更有趣的是產業館,涵蓋了數字技術、數字服務、數字內容和數智出行。據說,在出行館,不僅有紅旗、大運、理想、哪吒、零跑等一眾新能源車企,還有哈雷、寶馬摩托車、春風動力、本田等摩托車展區。現場還將開啟超值購車補貼活動,想換車的趕緊來。

11月23日,觀眾在第二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數字內容館體驗應用虛擬現實技術的游戲。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數字貿易,讓這些新技術蓄勢待發
·“專屬的光”購物方便快捷
剛走進數貿會展區,一個特別的無人售貨機就引起了記者的關注。和我們平常見到的售貨機不同,這個售貨機不僅支持手機掃碼,還可以用“光交互”的方式進行購物。
這種“光交互”是如何操作的呢?只見工作人員拿出一個亞運會吉祥物宸宸手辦,刮開盒子上的專屬二維碼,用手機掃描后完成了和支付寶的綁定。
接下來,只要按住宸宸的耳朵,它的雙眼就會亮起,將光線對準售貨機上的一個圓形感應器,就能購買相對應的物品。而每種銷售物品,都有一個專屬的感應器。
“通過這種方式,就不用再用手機去掃碼支付,相對來說會方便一些,可以作為手機沒電時的一種應急方式。對于老人小孩來說,這種方式也更加便捷。”開發該技術的閃易科技工作人員韓笑雨告訴記者,為了保證用戶的安全性,每個吉祥物眼鏡里的燈珠,閃爍的頻率和數據都不一樣,“每個吉祥物發出來的都是專屬的光。”
據了解,光交互不僅能應用在無人售貨機上,也能在智能快遞柜,乘坐公交地鐵等方面廣泛應用。目前,杭州雷峰塔景區、青山湖景區、海創園等地都已經在嘗試使用這項新技術。
·MR眼鏡體驗沉浸式購物
戴上一個比普通VR眼鏡輕便許多的MR眼鏡,記者進入到一個虛擬購物空間里。雖然是個虛擬空間,但卻和現實的購物場景十分相似。
一個不大的房間里,整齊擺放著幾個柜臺,上面陳列著不少茅臺酒。你可以走過去,用手抓起一瓶酒,放進一旁的購物車買走。房間內還有一位西裝革履的虛擬人導購員,可以和你對話,介紹商品信息。
此時,在沒有帶MR眼鏡的人看來,你一直和空氣在交互。未來,不管在國內還是國外,通過一個MR眼鏡,就可以來一場沉浸式的購物體驗了。跨境購物,也變得更加容易。
“MR是AR和VR的升級版,讓我們可以有更多沉浸式的體驗,分不清真假。”秋果計劃科技副總裁許多米告訴潮新聞記者,他們是一家新公司,從2021年9月成立以來,通過不斷的技術研發,希望可以讓越來越多人真正體驗到數字的力量。
·虛擬人私教堪稱I人“福音”
“Hi,I’m Echo,your personal tutor.”(你好,我是Echo,你的口語私教。)
在前沿趨勢館,一位身著西裝、化著精致妝容、一頭長卷發的虛擬人吸引了不少觀展觀眾的眼球。
她的名字叫Echo,是由網易有道推出的基于語言大模型的一對一口語私教,類似于口語練習版的ChatGPT。
對話時,雙方交流的英文對話會被識別在屏幕上,并實時翻譯成中文。結束對話后,“Echo老師”還會指出你的發音、語法問題,提出語法改錯、地道用詞、語言風格潤色等優化建議。
你只要點一下手機屏幕,就可以呼喚她上線,隨時隨地展開一場口語練習。無論是在路上,還是家里,這對于羞于開口講英語的社恐I人來說,可以說是非常友好了。
·仿真課堂讓學習變得更有趣
當VR眼鏡融入中學課堂,會發生什么奇妙的“化學反應”?記者在數字內容館的浙數文化展位,體驗了一場仿真課堂。
戴上VR眼鏡,記者仿佛瞬間置身于大氣層,輕輕操控手柄,還可以查看大氣層不同分層的結構和溫度——這是一場惟妙惟肖的地理課堂。
展位工作人員稍一調試,VR眼鏡里的世界又立即轉換成地震的情景——教室里的桌椅晃動起來,你需要操作如何緊急避險……
“仿真課堂讓學習更加輕便、快捷。”浙數文化旗下杭州城市大腦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阮思凱告訴潮新聞記者,在化學課上做實驗,如果接觸濃硫酸等化學試劑,可能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如果運用仿真課堂,就防止了意外情況的發生,還降低了教學的成本。對于地震、火災的模擬演練,也杜絕了高溫、踩踏等危險情況。
據悉,目前已有上海徐匯區中學等學校應用了虛擬仿真課堂。未來,我們完全可以期待,有更多的仿真課堂走進學校。當學生們戴上眼鏡,就走進了一個個沉浸式的課堂,抽象的物理、生物等學科知識變得具象化、可視化,學習也變得更有趣。
(來源:中國科技網綜合科技日報、新華社、法治日報、人民日報、杭州日報、潮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