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吳純新 通訊員 陳嘉倫 趙振宏
“到11月底,預計吞吐量達到225萬噸!”中交二航局所屬武漢航科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科物流”)黨委書記、董事長洪永旺說,截至今年10月,由中交二航局投資、航科物流運營的武漢陽邏產業園碼頭吞吐量突破200萬噸,與去年同比增長193%,增長率遠超內河同類型港口。
日前,該碼頭新增兩臺門座式起重機投產使用,4個泊位上起重機增至6臺,進一步提升碼頭吞吐能力,陽邏產業園按下高質量發展“加速鍵”。

伴隨4個泊位陸續建成,原有業務無法支撐碼頭快速發展,吞吐量占比不到2%。如何“走出去,引進來”成為當務之急。
“立足為二航局橋梁現代產業鏈供應鏈作支撐保障,通過園區規劃引領、產業導入、硬件提升和優質服務等措施提升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碼頭自主運營能力。”洪永旺繪就了一張發展藍圖,推動園區業務模式與服務模式升級,實現吞吐量不斷創新高。2021年陽邏產業園碼頭吞吐量達100萬噸,2022年達到165萬噸。
2023年,陽邏產業園運營團隊以“多式聯運”“中轉過泊”“大客戶服務”為突破口,為碼頭多元化業務渠道拓展注入新活力,為武漢雙柳長江大橋、湖北燕磯長江大橋等國家重點工程供應或裝卸運輸鋼板、鋼結構和其他大宗建材30余萬噸,推動吞吐量實現逆勢增長。
同時,碼頭現場作業效能存在不足,在設備完好率上有很大提升空間。現有設備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維保能力,只能進行日常設備管理工作。當起重機等吊裝設備出現故障時,需要聯系外地廠家到現場進行排查與維修。不僅等待時間長、經濟成本高,還導致設備無法投入使用,影響碼頭全線作業。
為此,陽邏產業園事業部經理龐利寶決定引進一支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設備維保團隊,對現有設備管理力量進行補充,并把是否擁有豐富的碼頭設備維保經驗作為選擇團隊的關鍵。從團隊評估到開展合作,陽邏產業園事業部多次與維保團隊進行深度交流,通過建立園區駐點維保模式,大幅提升設備應急搶修能力和本質安全。
此外,陽邏產業園還委托專業咨詢公司,完成園區產業規劃,明晰將產業園打造成華中地區示范、全國一流的橋梁產業與供應鏈集成緊密結合的港口產業園,確定“一平臺、三基地、六板塊”發展思路。
(王翰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