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吳純新 通訊員 吳非?黃安琪?張雋瑋
9月1日,中國光谷人工智能AI藝術展開幕,上演“科技+藝術”跨界視覺盛宴。國內首個利用大規模神經網絡訓練創作出的科技新城畫像《光谷十景》發布,華中地區規模最大的由AI創作的12套時裝作品集中亮相。
該藝術展作品全部由人工智能系統生成,2000平方米的展區內設置了光谷人工智能產業巡禮、“夢想光谷”AI繪畫創作比賽獲獎作品展、ArtIMatters人工智能藝術展、AI光影秀四個版塊。
自8月19日預展以來,本次展覽已成為華中地區規模最大、展覽內容最豐富的AI藝術展。以光谷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歷程為脈絡,以人工智能生成藝術創作(AIGC)技術與數字藝術為手段,展品類型涉及圖像、影像、數據、裝置藝術等不同形態。
《光谷十景》由AI創作,在短短40天時間內,通過將北宋屈鼎《夏山圖》、唐代李思訓《江帆樓閣圖》等多位唐宋水墨大家作品輸入人工智能系統,并結合馬蹄蓮、光谷“星河”廣場、光谷之珠等十余個光谷地標性建筑,以國風版的“科技新城”為創作理念,AI系統自主生成這幅長約6米的水墨畫。
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也是光谷重點培育發展的未來產業領域。8月31日,我國首批8家AI大模型產品獲批名單出爐,其中,“紫東太初”來自光谷。“紫東太初”是全球首個圖文音三模態大模型,此次展覽設有體驗區,觀眾可現場感受。
光谷作為武漢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試驗區的核心承載區,已組建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大學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建成投運國內首個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武漢超算中心“雙中心”,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活力持續迸發,擁有人工智能相關企業800余家,產業規模在全市占比超過8成,建成全國首個集人工智能和超算的多樣化云服務化算力集群,在智能制造、智慧醫療、空天信息等領域,居全國第一方陣。
本次展覽由武漢東湖高新區管委會主辦,將一直持續至10月7日,通過小程序免費預約即可觀展。
(光谷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