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宋迎迎
“用3年時間引進和培育種業企業50家以上,培育‘育繁推一體化’企業1家,搭建現代種業科研平臺6處以上,良種繁育面積達到6萬畝以上,種業產業鏈產值超過20億元。”
8月25日,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新聞發布會,就《建設青島國際種都高新技術示范區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進行解讀,這是會上公布的“任務書”。
建設青島國際種都高新技術示范區
初秋時節,青島瑞滋集團有限公司苗種擴繁車間里,工人們正在標準化養殖池旁收獲刺參苗種——“參優1號”。2022年,青島瑞滋集團有限公司被農業農村部命名為“國家級青島西海岸刺參良種場”。這是我國首家國家級刺參良種場,其培育的“參優1號”海參品種已獲得國家水產新品種認證,在國內刺參苗種市場占有率超過30%。
這僅是青島西海岸新區做強種業“芯片”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西海岸新區實施種業振興行動,著力培育壯大種業企業,推動生物育種創新攻關,種業總產值約8.2億元,其中,水產種業產值約2億元,占青島全市的55%。
“西海岸新區種業品類多而全,青島瑞滋集團有限公司、青島清原農冠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等種業企業在行業內育種技術領先。同時,新區與全國范圍內的種業科研機構開展技術合作,大幅提升了育種技術水平。”青島西海岸省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委員、副主任李科民告訴記者。
據了解,為進一步提高新區種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現代種業發展,青島西海岸新區啟動建設青島國際種都高新技術示范區。該示范區主要建設國際種業創新園、國際種業會展交易基地和頭部企業創業創新基地。
“青島國際種都高新技術示范區核心區主要建設國際種業創新園,創新園依托農高產業綜合體,通過與高校院所、種業企業合作,建設生物育種關鍵共性技術平臺、生物育種公共試驗平臺、種質資源引進及鑒定利用平臺、新品種新技術集成示范平臺、科技型企業雙創孵化平臺、種業科技國際交流平臺等六大科研平臺。”李科民介紹。
1億元資金支持種業科技創新
《實施意見》明確,青島西海岸新區三年內安排1億元資金,加大對青島國際種都高新技術示范區建設的支持力度。凡在青島國際種都高新技術示范區從事種業及與種業關聯度高的相關產業的經營主體和科研平臺,均可享受優惠政策支持。
“新區鼓勵種業頭部企業入駐青島國際種都高新技術示范區,建設總部集聚區。對于全球種業20強或中國種業10強企業在區內設立總部或區域總部的,將給予3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于國家種業陣型企業或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在區內設立總部或區域總部的,給予100萬元一次性獎勵。”青島西海岸省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主任劉記軍介紹,對入駐國際種業創新園的經營主體、科研平臺,新采購與種業發展直接相關的設施設備的,新區還將給予補貼,每個經營主體、科研平臺補助金額累計不超過300萬元。
同時,西海岸新區鼓勵企業建立種質資源共享平臺,爭創國家級、省級、市級種業科技創新平臺。對于企業主導建設經認定的種質資源庫,西海岸新區按照實際投資額50%的比例進行補助,單庫補助不高于200萬元;對于獲批創建國家級、省級、市級種業科技創新平臺(重點實驗室、科技創新中心等)的企業,新區分別補助資金500萬元、200萬元、50萬元。
劉記軍介紹,為助推種業科技創新,青島西海岸新區實施種業創新工程,根據項目投資總額、科研水平,按照500萬元、200萬元、100萬元的標準,通過“揭榜掛帥”的方式,連續三年每年立項實施5—10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