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配方、攪拌瀝青、尋找能延長路面使用壽命的材料……時值盛夏,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助理工程師鄭揚忙得不亦樂乎。2022年從西南林業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碩士畢業后,她來到這里,成為一名科研助理。
這一年來,鄭揚和同事們一起研發新的瀝青材料,嘗試將不同功能的瀝青材料做成路面。去年,她還參與研究了一款自愈合膠囊,用來幫公路自我修復。“當路面老化出現微裂紋時,微裂紋會刺破膠囊,讓里面的修復劑滲入微裂紋中,從而使微裂紋濕潤,讓路面得到修復。自愈合膠囊的關鍵在于膠囊的外殼要能耐壓、耐高溫,現在,我們已經研究出了自愈合膠囊的雛形,希望將來能用它解決路面的裂縫、松散、坑槽等問題,降低養護成本,延長瀝青路面壽命。”鄭揚說。
鄭揚的到來,也讓團隊的工作事半功倍。“她很認真負責。”鄭揚的企業導師、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交科院道路所一級工程師王仁輝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去年在一次項目申報中,鄭揚在材料的編寫、上報中,發揮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未來,我希望能和同事們在路橋鋪裝材料開發、固廢資源化利用和瀝青路面再生、長壽命瀝青路面及路面施工工藝與質量控制等方面,持續提升路面質量,希望能立足行業需求,為建設可持續的交通運輸體系貢獻力量。”展望未來,鄭揚信心滿滿。
(科技日報記者 金鳳 實習生 祁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