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晚,歌手李玟因抑郁癥輕生離世的消息讓不少人感到痛心。在大家的印象中,李玟總是呈現出陽光、樂觀的形象,有不少網友疑惑:為什么看起來陽光開朗的人,也會得抑郁癥?
正確認識抑郁癥!?
很多人,一聽到抑郁癥,總是會下意識的把它與心情不好、壓力太大、想太多等詞聯系在一起。實際上,抑郁癥不是一種悲觀失落的心情,也不是一種短暫的情緒,更不是矯情,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發病率很高,就像感冒一樣,因此,抑郁癥也被稱為“精神感冒”。
中國精神衛生調查顯示,我國成人抑郁障礙終生患病率為6.8%,其中抑郁癥為3.4%,目前我國患抑郁癥人數為9500萬,每年大約有28萬人自殺,其中40%患有抑郁癥。
愛笑的人會得抑郁癥嗎??
部分抑郁癥患者患有“微笑抑郁癥”,這是一個通俗的說法,指帶有抑郁情緒的人把抑郁的一面掩飾起來,戴著微笑的面具,讓人以為自己生活愉快,導致抑郁癥狀很難被發現。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北京市心理危機干預專家組成員范滕滕表示,微笑型抑郁多發生在公眾人物、高知群體等身上,原因是這部分人群需要對外界展示良好的形象,以及通過社交技能訓練,他們能夠做到在短期內掩飾自己內心的悲傷。
抑郁癥的病因非常復雜?
抑郁癥的病因是生物、心理、社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從生物學因素,也就是遺傳學上來說,抑郁癥不是遺傳型疾病,不是父母有抑郁癥,子女也會的抑郁癥,但抑郁癥具有遺傳易感性。如果一級親屬有抑郁癥,那么患抑郁癥的風險增加3倍。
而從社會因素來說,暫時相關的壓力事件(通常在發病前一年經歷一些負性事件),如失業、經濟不安全、慢性或危及生命的健康問題、遭受暴力、分離和喪親,最常發生在成年期。
另一面則是童年時期的經歷的不良事件,如身體和性虐待、心理忽視、遭受家庭暴力或因死亡或分離而過早與父母分離等,為晚年抑郁癥的前因。
如何自查或者幫身邊人識別抑郁癥呢??
抑郁癥的癥狀多種多樣、千變萬化,個體差異很大,但是大致可以歸為以下幾類:
心境低落:這是最核心的癥狀,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情緒低落和心態悲觀,程度輕重不等。輕度患者會悶悶不樂、缺乏愉快感、興趣缺失,重度患者會感到悲觀絕望、度日如年、痛不欲生。
思維障礙:患者常感覺思維變慢、腦子變空,反應慢、記不住事情。思維內容多悲觀消極,嚴重時患者甚至出現妄想等精神類癥狀,比如因軀體不適而懷疑自己患有重病,也可能會出現關系妄想、貧窮妄想、被害妄想等,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幻覺,常為聽幻覺。
意志活動減退:表現為沒有意愿和動力做事。比如生活懶散,不愿社交,長時間獨處,嚴重時不顧個人衛生,甚至不語、不動、不食。
認知功能損害:主要表現為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下降或學習費力,總是回憶過去不開心的事情,或者總是想些悲觀的事。
軀體癥狀:常見癥狀包括睡眠障礙、乏力、食欲減退、體重下降、便秘、疼痛(身體任何部位)、性欲減退、陽痿、閉經和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等。
抑郁癥是否可以治好??
抑郁癥的病程,緩解期和慢性期有很大差異。而在抑郁癥緩解后,殘留癥狀和功能障礙通常仍然存在。此外,抑郁癥復發的幾率很高,因為大約 80% 的患者在其一生中至少經歷過一次復發。
環境因素不可控,心理應對能力不可能一朝一夕可提高。因此,治療的目的不是根治,而是減少抑郁癥狀帶來的痛苦體驗以及功能損害。
注意!抑郁癥的確診必須經過??漆t生經過正規、細致檢查,并根據患者情況,選擇合適治療手段正規治療。很多人不愿意承認自己有抑郁癥,從而錯失寶貴的治療時機。
遠離抑郁情緒 試試這6個辦法?
多親近大自然,預防抑郁情緒。走出去融入大自然、增加戶外活動是最佳緩解抑郁及預防抑郁方法。規律的戶外活動,有助于提升人的認知功能,預防抑郁情緒。增加了人際交往的機會,建立穩定的人際關系和社會支持系統。
多曬太陽,治療季節性抑郁癥。流行病學調查,秋冬季是抑郁癥的高發季節,特別是在一些高緯度國家,冬天天氣寒冷,日照少,冬季時抑郁癥發病率很高。
多運動,轉移注意力緩解情緒。研究表明,運動時大腦分泌的內啡肽是種似于嗎啡功能的生化物質,能給人欣快感,對減輕心理壓力有獨特作用。
試試繪畫,表達出內心的情感。繪畫作為一種情感表達工具,被廣泛用于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中。
多聽音樂,調節改善抑郁情緒。有很多研究證實,音樂有調節情緒的作用,可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緒,增強主觀意志活動,調動患者的積極性,激發患者的情緒,提高應激能力。
寫日記,發泄情緒、自我療愈。在抑郁狀態下,人會有認知偏差,對事物和對自己的評價都是負面的、消極的,通過日記讓自己的情緒毫無保留地發泄出來,把自己無可訴說的故事和秘密表達出來,且這種方式是非常安全的。
如何與抑郁癥患者相處??
多理解。讓抑郁癥患者獲得尊重和正在嘗試被理解的感覺很重要。他們的很多痛苦不為人知,也很難一次性表達清楚,因此要不斷地嘗試多理解他們。
多傾聽。傾聽對抑郁癥患者最重要;傾聽過后,我們最好不加評價、不加分析、不加指責。
多關心。抑郁癥患者通常很脆弱,需要被關心和愛護。
多配合。有的患者想單獨待會兒,我們就要在約定安全后給予一些空間和自由。有的患者容易哭泣和發泄,我們就要給予陪伴,允許他在不傷害自己的限度內發泄。
不盲目建議、鼓勵和督促。沒有專業的患者病情評估和醫師指導,不應強行帶患者運動、聚會、旅行、讀書及嘗試各類網上查閱到的治療方法和調整方式。
不指責。抑郁癥患者最害怕被貼上不努力、不負責、不認真、不堅持等標簽。不要說“這算個什么事兒”“人家的處境比你還難,也沒有抑郁”。
不詢問原因。不要直接問“為什么你抑郁了”,抑郁癥是一種病因復雜的疾病,我們無法選擇自己是否要患病。
不戰戰兢兢地對待。盡力去做,帶著愛去看護抑郁癥患者就是最好的應對辦法,不用背負太多心理負擔,不要過于責備自己沒有照顧好他們。
找專業醫生做依靠。專業的精神心理科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疾病狀態,判斷患者是否需要藥物干預、目前最該做的和最不該做的事情等,并給出相關治療方案。
正確認識抑郁癥
一起關愛身邊的抑郁癥患者!
(央視新聞 新華社 中國新聞網 科普中國 澎湃新聞 新京報 上觀新聞等綜合;文中圖片由視覺中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