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頡滿斌 通訊員 張虎強
眼下,在甘肅省通渭縣,鄉村旅游如火如荼,鄉村旅游文化節一場接著一場地舉辦,科技特派員張輝格外忙碌。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通渭縣文旅融合、農旅融合,派駐有導游資格的特派員入駐文旅企業,助推鄉村旅游。張輝由科技局特派到通渭縣悅心文化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負責旅游的推介。
他創造了多項通渭旅游的“第一次”
到崗后,張輝就接到一個重要的講解任務——第九屆通渭國際書畫文化藝術節國家級展覽“二十四節氣”中國畫主題作品展。為了做好講解,在活動開展的前一天晚上,他提前進入美術館,打著手電筒,研究每一幅展品的風格及創作者的情況,并一遍一遍地試講。
自此,他一頭扎進通渭旅游推介中。作為一名文旅方面的科技特派員,他的職責是發掘旅游亮點,向外界推介通渭的旅游景點,以此助推旅游事業發展。
為打開通渭的旅游市場,他自掏腰包,購買中書協會員的書法作品、剪紙“非遺”作品和苦蕎茶、粉條等土特產,到蘭州等地挨個找旅行社,推介通渭。
他積極挖掘精品紅色旅游線路、一日游精品線路,把通渭縣鑲嵌在旅游路線的核心位置上,讓游客在感受通渭獨特的鄉村自然風光、鄉土民俗風情的同時,開展書畫和民間文化藝術交流;在他的努力下,各種國內大型旅游活動在通渭舉辦。他把“絲綢之路國際露營大會活動”帶入通渭,邀請來自全國17省市3萬名戶外愛好者參與;他策劃“體驗千合錦華自駕·走進通渭書畫名城”活動,讓更多的自駕游愛好者來到了通渭……
這些都是通渭旅游歷史上的第一次。
這些活動使得通渭的餐飲、住宿、土特產超市等需求急劇增加。據不完全統計,通過他策劃和組織的旅游活動,直接或間接帶動外地游客39萬余人次。
他帶火了通渭縣鄉村旅游
隨著鄉村振興的漸次推進,鄉村旅游成了“香餑餑”。張輝敏銳地抓住歷史機遇,挖掘鄉村旅游亮點,通過鄉村主題旅游活動,吸引游客走進通渭鄉村,讓鄉村旅游火起來,讓村民吃上“旅游飯”。
馬營鎮是通渭縣最早發展鄉村旅游的鄉鎮,張輝策劃組織的“賞油菜花海,游馬營古鎮,過一個只有20℃的夏天”主題鄉村文化旅游節,深得游客青睞,已經連續辦了四屆,吸引游客累計9萬余人次。
村民魏耀堂借著這個東風,在自家的四合院里開起了農家樂。張輝從裝飾風格、飲食結構和經營理念方面給他出謀劃策,并給他介紹客人。旺季的時候,他家能接待1萬余名游客。他高興地說:“沒想到自己的家常飯還能賣成錢。”
常家河鎮依靠引進山楂產業脫了貧,如今又建設山楂小鎮,發展鄉村旅游振興鄉村。為了帶動山楂小鎮的鄉村旅游,張輝策劃了“山楂小鎮”鄉村文化旅游節。旅游節的第一天,一位在節會現場賣油餅的老大媽就收入1萬多元,在山楂小鎮開農家樂賣柴火雞的李桂虹更是火爆,游客排隊等候,應接不暇。李桂虹吃上了“旅游飯”,實現了從農民到老板的轉變,常家河鎮也逐漸走上了“以旅促農、以旅富農”的道路。
現如今,鄉村旅游已經成為了通渭鄉村新的業態,每一個鄉鎮根據不同的自然稟賦、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特色舉辦主題鄉村旅游文化節。每個鄉鎮的旅游文化節都離不開張輝的策劃和組織,他發掘鄉村獨特的旅游價值,把通渭10余萬群眾鑲嵌在了旅游的產業鏈條上,讓他們吃上了“旅游飯”。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