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胡瀟瀟 科技日報記者 朱彤
7月14日,走進新疆阿克蘇市依干其鎮良種尤喀克喬格塔勒村蔬菜產業基地,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整齊劃一的溫室大棚,大棚里蔬菜長勢喜人,一派豐收景象。
阿克蘇市科技特派員陳林先親眼見證了農業技術為村民們帶來的變化。
1992年,陳林先從四川來到阿克蘇謀生,先后打過工、包過地、賣過菜,在當地政府的關心和幫助下,踏入了種植大棚蔬菜的行業。
在長期生產實踐中,陳林先對科學種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些年一直堅持不懈學習、鉆研蔬菜種植知識,提升種植管理水平,積累致富增收經驗,總結出一套蔬菜生產技術和致富經驗,通過“傳、幫、帶”方式傳授給各族群眾,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陳林先在阿依庫勒鎮克什勒克艾日克村指導村民麥麥提·阿吾提西瓜種植技術。
不會技術他來教 ? 掙不上錢他來補
2004年以前,良種尤喀克喬格塔勒村農戶只知道種小麥、玉米、棉花等大田作物,由于人多地少,每年掙不了幾個錢。后來,依干其鎮政府利用地處城郊的位置優勢,調整產業結構,開始大力發展設施農業,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為農戶修建了溫室大棚。
陳林先回憶說,當時政策非常好,但是很多農戶種菜的積極性卻不高,一方面是受傳統生產方式觀念的束縛,另一方面主要還是不會種、不敢種、怕賠錢。為此,他主動當起了政策“宣傳員”,挨家挨戶做工作,并承諾不會技術他來教、掙不上錢他來補。
于是,陳林先免費給農戶提供菜苗,上門指導病蟲害防治和蔬菜種植技術,就這樣,種菜的農戶一年比一年多了起來,鄉親們的錢袋子也鼓了起來,他也因此成了村里的“蔬菜種植顧問”。2006年,他被聘為阿克蘇市第一批科技特派員。
“從被聘為科技特派員起,我就深刻認識到自己肩負著以科技致富、以智興農的科技特派員的責任和使命,我一定要發揮所長,幫助當地群眾增收致富。”陳林先說。
接地氣 ?設計規劃適應當地的溫室 ??????????
多年來,陳林先堅持學科技、用科技、教科技,堅守“以農民為中心”“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服務情懷,根據農民群眾實際需要,采取現場指導、培訓教育和典型示范,“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一起干”,傳播新理念、推廣新科技、應用新設施。
從2005年起,陳林先每年都要引進一批新品種,先在自己地里做對比試驗,成功后再大面積推廣應用,先后引進辣椒、黃瓜、番茄、茄子新品種70余個,引進苗木嫁接,膜下滴灌、疏花疏果等10余項新技術,普及旋耕機、卷簾機、增溫系統、移動式噴灌系統等先進設施設備。同時,他還設計規劃了適應阿克蘇當地氣候的采光好、空間大、適合機械作業的“下挖式連棟溫室”。
2012年7月,陳林先創辦了先行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年均培育茄子、辣子、西紅柿、黃瓜、苦瓜等優質蔬菜種苗600萬株以上,年服務農戶1500余戶,年均吸納80余人就業。
依托合作社,陳林先每年在地區七縣兩市開展蔬菜種植技術培訓班50多期,輻射帶動發展蔬菜種植農戶1320余戶,指導新建溫室1200余座,指導蔬菜種植農戶年均增收2.5萬元以上。
家住阿依庫勒鎮克什勒克艾日克村村民麥麥提·阿吾提是當地小有名氣的西瓜種植大戶,日子過得十分紅火,每當說起自己現在的生活,麥麥提·阿吾提都會感謝“陳大哥”。他說:“陳大哥經常來給我指導西瓜種植技術,給我講如何施肥、澆水,特別耐心,在他的幫助下,種植的西瓜畝產能達到四五噸,特別感謝他。”
“看到農民的收入增加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優質高效的栽培技術推廣普及了,我感到十分自豪。”陳林先說。
?
陳林先在依干其鎮良種尤喀克喬格塔勒村領先農民合作社的育苗基地給菜苗進行澆水。
打造融合發展樣板基地
“檢驗農村工作成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陳林先用“一畝園十畝田”的理論,不但讓自己富起來,還讓周圍的鄉親跟著富起來了。
“如今我們家的日子越過越好,這都要感謝我的好兄弟。”農戶買買提·依明說。受陳林先的影響,他不僅將自己的20畝地陸續改造成了菜園,還動員自己的3個兒子和1個女婿都來種菜,畝均增收8000元。
為了延長種植產業鏈、更好抵御市場風險、促進社員和周邊種植戶增收就業,2021年11月,陳林先領辦的合作社與阿克蘇市河畔農居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阿克蘇戈壁棗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三家合作社組建了阿克蘇天椒紅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通過“聯合社+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健全“育苗+種植+加工+銷售”利益聯結機制,走出了一條科技特派員與農民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共同發展的新路子,打造集品種推廣、規模種植、加工貿易、文旅休閑于一體的融合發展樣板基地。
這些年,陳林先先后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全國科普興村計劃科普帶頭人”“自治區十佳科技特派員”“自治區級農牧民高級技師”“自治區級勞動模范”等稱號。前不久,作為被表彰的科技特派員代表,在自治區科技特派員制度20周年總結電視會議上作了發言。
“自治區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年來,作為親歷者,我信心十足。今后,我將繼續在科技助力鄉村振興中不斷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爭做一個‘創業’型‘創新’型‘創優’型科技特派員,培育更多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新型農民,使各族群眾共同發展、共同富裕。”陳林先說。
(阿克蘇地區融媒體中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