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魏依晨
作為江西贛州的一名創業者,江西熒光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朱夏薇沒有想到,申請一個項目新專利,當地政府除了送政策,還送人——免費“送”給他一位科技特派員。
特派員,很多人可能只在電影電視上見過。但在贛州,這個詞已經引入到科技產業上,派駐到創新型企業中,促進產業化落地。2022年以來,贛州經開區精心挑選了23名科級干部作為企業的科技特派員,贛州經開區市場監管分局謝忠海便是其中一員。
企業融資有點難?科特派打通“綠色通道”
“通過科技特派員,我們的專利申請快了很多,為企業的上市打好了基礎。”朱夏薇介紹說,其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第四代稀土永磁材料—釹鐵硼及稀土金屬的高新技術企業,具有國內行業少有的坯料生產、機械加工及表面處理的全流程制造能力,是國內主要的稀土永磁材料供應商。
今年3月,該企業有上市計劃,發明專利數量在這個關鍵時期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一消息很快就被謝忠海知道了。“這家企業要上市,提升發明專利授權數量很關鍵。”作為在市場監管部門工作的謝忠海,連日多次與省、市兩級市場監管部門進行溝通對接,為企業開辟專利申請綠色通道,幫助其5件發明專利申請優先審查,將原本需要2個多月的審查周期大幅縮短,目前已有3件發明專利成功授權。在專利申請綠色通道開啟后,謝忠海與其同事不僅指導企業繼續開展專利質押融資貸款,還對企業申報2022年江西名牌產品、參與新能源汽車伺服電機行業標準制修訂等工作進行輔導。
“對于企業來說,科技特派員相當于政府‘送’了一個人給我,專人辦專事,結合自己職能單位的優勢來幫助企業整合創新資源,這讓我們在科技創新方面想不進步都難。”在朱夏薇的記憶中,企業落戶贛州經開區已然十多年,這么多年來政府的科技服務從未停歇,為此企業才能在科技發展的洪流當中扎下根來。
據悉,像江西熒光磁業有限公司這樣需要服務的公司在贛州經開區不在少數,僅2021年,贛州經開區就指導鑫冠科技、立昌科技等6家企業辦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貸款3400萬元,貼息金額40余萬元,兌現企業專利、品牌、體系認證等方面獎勵1200余萬元,惠及企業達200余家。針對好朋友科技、能之光、熒光磁業等企業因發明授權專利數量不足,不符合上市條件的情況,謝忠海和其在市場監管部門工作的同事多次前往企業進行專利服務指導,并積極與省、市兩級市場監管部門溝通對接,已成功幫助上述企業的14件發明專利申請優先快速審查,有效解決了發明授權專利數量不足的問題。
“無形資產”難變現?打出“知產”幫扶組合拳
“今天我們又新辦了1500萬元專利質押貸款,可以放開手腳加大創新研發了。”剛簽完約的立昌科技(贛州)有限公司財務經理曾招娣興奮地說道。“目前,我們企業擁有發專利23件,知識產權這件‘無形資產’已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充足彈藥。”
疫情疊加多重因素影響,中小企業經濟運行受到較大沖擊,成本難降、融資難求等成為制約不少中小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難點堵點。
越是面臨壓力,越需加力幫扶。謝忠海和他的同事們一起在今年4月精心舉辦了贛州經開區知識產權銀企對接會,開展了金融產品介紹、貼息補助政策解讀、銀企“面對面”對接等環節,助力企業專利質押融資貸款。據了解,近2年來,謝忠海和他分局的同事們已指導全區多家企業開展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幫助企業辦理專利質押融資貸款達1.3億元,享受政府貼息60余萬元。2021年,全區新增企業發明專利授權407件,同比增長51.3%,位列全市第一。
“受疫情影響,現在中小企業融資越來越難。沒想到現在政策和服務都這么好,可以通過這樣的政銀企對接平臺,由政府‘當媒人’幫企業與銀行‘牽紅線’,為企業帶來真金白銀的支持。”對接會結束后,江西摩力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承偉表示,“下一步,我們也打算將專利拿出來質押,用活用好知識產權這個‘無形資產’,加大對新技術研發和技改投入。”
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源泉,科技特派員成為江西各地一個個特殊而又親切的稱謂。贛州經開區的科技特派員,他們充分發揮著各自的高校背景、人脈等資源,精準對接79家重點2+N產業企業,指導企業加大研發經費投入,幫助企業產學研用相結合,順利實現產業化升級,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再添動力。
謝忠海心里,總是對“科技特派員這個活兒”充滿敬畏,科技特派員既是橋梁,也是紐帶,他還想沉下心去,為企業紓困為創新江西“添勁助力”。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